上世纪80年代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主要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通过一定的方式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 , 使其与大气隔绝 , 减少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 促使大气碳循环的再平衡 。 但这项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昂 。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 , 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 , 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 , 可以循环再利用 , 而不是简单地封存 。 与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相比 , 它可以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再次利用 , 既能产生经济效益 , 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
从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 进一步强化了对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
目前 ,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作为减碳固碳技术 , 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 , 全球正在运行的这类大型示范项目有26个 , 每年可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 。
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 , 自然界如岩石化学风化等某些物理化学过程 , 也能实现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 , 被称为自然界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比如 ,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很多钙离子 , 这些钙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 , 降水的时候就会淋溶形成碳酸钙沉淀 。 ”丁仲礼说 , “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 这个自然过程对碳的固定 ,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 ”
丁仲礼表示 , 尽管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硅酸盐岩石的风化等负排放技术在固碳减排方面潜力巨大 , 但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的峰值 , 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 。 因此 , 在固碳峰值来临之前 , 最好不要单纯地封存 , 那样不产生经济效益 , 还是要想办法利用二氧化碳 。 ”
海洋储碳量能达到陆地的近20倍、大气的50倍 , 应大力发挥海洋碳汇潜力
除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 海洋也有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的作用 。
专家介绍 ,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 , 储碳量则达到陆地的近20倍、大气的50倍 , 也是气候重要的调节器 。 从全球来看 , 以海岸带植物生物量为例 , 尽管它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 , 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
从时间尺度来看 , 与碳在陆地生态系统可储存数十年相比 , 埋藏在滨海湿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溶解在海水里的惰性无机碳 , 能够储存千年之久 。
我国是海洋大国 , 海洋应该在国家减排增汇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 应大力发挥海洋碳汇潜力 。
推荐阅读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周鸿祎|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
- 曾学忠|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希望明年与光弘科技完成智能手机4000万台目标 将引入高端和旗舰项目提升合作规模
- 安全风险|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保障|《“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提升原材料工业保障引领制造业能力
- 技术|山西:提升科技水平 打造高速公路出行“安全卫士”
- Xiaomi|MIUI 13正式发布 流畅度、稳定性、安全性大提升
- 技术|乐鉴码交互设计优化及NFC技术加持,助力提升消费者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