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给信息收集设一道卡 给用户隐私上一把锁】新闻背景:
近日 , 有用户在网络贴出截图称“iOS版微信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 。 此外 , 还有多名用户通过手机系统的“记录App活动”功能 , 发现美团、淘宝、QQ、微博、搜狗输入法等App都存在反复读取用户相册、索取用户定位信息的问题 。
别让用户使用App时“如履薄冰”
一段时间以来 ,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已不是新闻 , 主管部门曾多次通报相关案例 。 有些企业涉嫌打着“方便用户”的旗号 , 凭借技术优势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 而用户对此一无所知 , 或者找不到真凭实据 。 这次引起轩然大波 , 一是因为主流应用涉及众多 , 且读取太过高频;二是普通消费者终于有了看得懂的工具 , 技术抓住了技术的小尾巴 , 用户这才发现App居然对自己爱得如此“深沉” 。 【详细】
针对微信在未被主动激活应用的情况下读取后台相册这一行为 , 该用户“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 究竟读取了什么额外信息 , 如何处理用户隐私?”的担忧与质疑在情理之中 。 近年来 , 手机App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件常有发生 , 工信部点名的多款违规APP背后多是小公司但也不乏互联网大企业 。 在“屡罚屡犯”的情势下 , “应用软件正在监听我们”等谣言一时搞得人心惶惶 , 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时也变得“如履薄冰” 。 【详细】
App过度收集信息为何层出不穷
互联网时代 , 手机App侵犯用户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原因在哪?笔者认为 , 缘由有三 。 其一 ,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 因应用软件隐私条款内容冗杂、字小密集等原因 , 不仔细阅读甚至略过的大有人在 , 于是部分用户只能在权益受损后扼腕后悔自己当初的不在意;其二 , 企业在利益漩涡中缺乏自制力 , 难以遏制欲望 , 在他们眼中“公众权益与利益”二者选其一是何其简单的问题 , 正所谓“天下熙熙 ,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 皆为利往”便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鲜明写照;其三 , 国家监管力度不够 , 即使出台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 , 隐私保护法规仍有许多漏洞亟待填补 , 当下要求违法违规App整改的力度亟待加强 。 【详细】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是一种内卷 ,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 不考虑用户成本随时唤起随时收集 。 收集的信息越多 , 用户画像就越精准 , 能开展的经营活动就更多 , 获利更丰厚 。 还有一小部分企业是因为无知或者懒 , 利用现成的集成服务开发App , 其中内嵌了信息收集功能 , 可能它自己都不知道 。 当然 , 根本原因是此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用户信息收集行为 , 企业越界不犯法 , 很少受惩罚 , 缺少整改的意识和动力 。 【详细】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