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鸟类|与恐龙一起灭绝这种“天生反骨”的古老鸟类长啥样

【现代鸟类|与恐龙一起灭绝这种“天生反骨”的古老鸟类长啥样】几年前 , 一种在66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的原始鸟类——反鸟 , 在河南被发掘出一件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 。 这件反鸟骨骼化石 , 距今7000万年 。
为纪念反鸟骨骼化石发现者之一、对河南古生物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 , 这一化石被命名为君昌豫鸟 。
10月9日 , 在吕君昌逝世3周年纪念日 , 君昌豫鸟在河南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 而在此前不久 , 河南自然博物馆和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合作的论文《河南上白垩统秋扒组一种保存完好的新种反鸟 , 以及反鸟与现代鸟类的趋同演化》 , 在国际知名地质学期刊《地质学杂志》(Geological Magazine)上发表 。
君昌豫鸟化石代表新的演化支系
这件君昌豫鸟骨骼化石发现地点在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一带 , 时代属于晚白垩世 。 该地点还曾发现多种古脊椎动物 , 包括恐龙、蜥蜴、龟鳖类、哺乳动物等 。
君昌豫鸟是迄今河南发现的中生代唯一的、最古老的鸟化石 , 其头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反鸟头骨化石 。
参与发现的河南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介绍 , 君昌豫鸟化石标本代表了一个新的演化支系 , 为晚白垩世反鸟骨骼学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 并揭示了与现代鸟类趋同演化的有趣实例 , 特别是在头骨的形态方面 , 填补了现代鸟类与反鸟类在进化史晚期的一个尚未被认识的空白 。
反鸟之名源于其特殊骨架结构
作为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鸟类 , 反鸟在白垩纪经历了广泛的适应性辐射 , 然后在白垩纪末期消失 。 君昌豫鸟的发现证明在距今7000万年左右 , 中原地区已经有鸟类的活动 。 反鸟类是中生代鸟类中最多样化的分支 , 占所有中生代鸟类多样性的一半 , 被认为是第一次鸟类适应性辐射的代表成员 , 它们的繁盛要早于新生代新鸟类的适应性辐射 , 反鸟类在地球历史上曾有超过6500万年的演化历程 。
贾松海说 , 反鸟之所以被称为“反”鸟 , 是因为它们特殊的骨架结构 。 反鸟的肩胛骨和乌喙骨的连接方式与今鸟正好相反 。 除此之外 , 反鸟和早期今鸟区别并不大 。
鸽子大小的君昌豫鸟具有反鸟的特征 , 但是其头骨和现代鸟类接近 。 和大多数反鸟不同 , 君昌豫鸟的喙部不具牙齿 , 大脑似乎像进步的鸟类一样 , 有一定的旋转 , 一些骨头之间连接的消失使颌部相对于头骨的活动性大于其它反鸟 , 和进步鸟类接近 。
但同时 , 君昌豫鸟也不可能是现代鸟类的“祖先” 。 君昌豫鸟和现代鸟类分享的相似特征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 也就是说 , 这些相似的特征是在不同的进化体系里独立形成的 。 这一发现表明 , 原始鸟类的一些种类如反鸟 , 和现代鸟类沿着同一方向进化 。 采访人员 乔 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