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信息化助推空间站建设阔步前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信息化助推空间站建设阔步前进
奉青玲 王茄欢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王凌硕
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在即 , 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楼地勤信息大厅 , 三面LED大屏幕 , 实时显示着脐带塔、飞船测试厂房、飞船加注厂房温湿度等地勤信息和空调机组状态 , 指挥员可以实时掌握、集中监控技术区和发射区数千台套设施设备 。 LED大屏幕上方张贴着引人注目的九个大字:发射场地面设备信息中心 。
“这套系统增加了整个发射场设施设备的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和故障诊断 , 使得执行任务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了 。 ”系统主要研发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胡永刚告诉采访人员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 , 如果顺利成功 , 标志着空间站的技术验证阶段圆满完成 , 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
此次任务 , 该中心上下高度重视 , 从人员、设备、文书、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 。
从指挥到操作岗位 , 都进行了系统的训练 , 使每个岗位人员掌握基本技能 , 熟悉方案预案和流程规程;对发射场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检测、系统改造和运行考核 , 确保装备在任务期间运行可靠;从操作规程到方案预案 , 逐步修改完善文书 , 并进行演练论证 , 使得预案充分可靠 , 备而有用 。
【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信息化助推空间站建设阔步前进】载人航天工程 , 涉及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等十几个系统 。 工程系统复杂 , 单单火箭就有好几万个零部件 。 发射场作为任务具体实施单位 , 虽然已经有15次载人任务的经验积累、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扎实的任务准备 , 要保证一个问题都不能出 , 压力还是很大 。 “把住工艺质量、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职责 , 要密切关注各种参数、各种异常情况 ,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郑永煌说 。
载人航天 , 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 为此 , 发射场设置了紧急撤离、逃逸等手段 , 并进行了技术升级 , 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绝对可靠 。
进入空间站阶段之后 , 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 。 与此相应的是 , 万一太空出现意外情况 , 发射场要应急发射救援飞船 , 将航天员接回地球 。 从神舟十二号任务开始 , 两发火箭、两艘飞船同时进场测试 , “一主一备” 。 此次任务中 , 当神舟十三号船箭组合体完成所有技术区测试转运至发射区时 , 神舟十四号飞船以及长2F遥十四运载火箭也已经测试完毕 , 具备执行应急发射的待命条件 。
空间站建好之后 , 常态化的载人飞行任务与“一主一备”的任务模式 , 对发射场的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和保障条件提出更严峻考验 。 为此 , 发射场提前研判应对 , 对所有厂房和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 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应急救援队伍 , 确保人员和设备能够长时间执行任务、长期待命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