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材料学院研究团队报道高储能密度无铅介电材料新进展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航院王兵团队在体相纳米气泡稳定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生命学院魏迪明课题组报道基于三螺旋的DNA变构装置的开发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交叉信息研究院曾坚阳课题组成功开发多肽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深度学习模型
电机系合作研发的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并网试验成功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何宏辉、马辉团队合作揭示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的偏振光学关键问题
天文系领衔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纳米效应|点我!看清华最近科研进展~
本文图片

材料学院研究团队
报道高储能密度无铅介电材料新进展
近日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南策文院士、林元华教授研究团队在无铅储能介电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通过对弛豫铁电薄膜材料的稳定的超顺电设计 , 实现了介电储能性能的显著提升 , 达到152J/cm3的超高储能密度 。 该成果可为下一代高端储能电容器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 , 也为介电新材料开发和其他基于弛豫铁电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
介电储能电容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耐压能力强等特性 , 在能源电力、电子电路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 。 但介电电容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 开发具有高储能密度、高效率的介电材料 , 是实现储能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核心 , 也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 。 团队前期研究成果表明 , 具有纳米铁电畴结构的弛豫铁电薄膜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材料体系之一 , 已实现~100J/cm3的储能密度和60~80%的储能效率 。 然而电畴翻转能垒引起的损耗 , 限制了相关储能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
在这一工作中 , 团队提出超顺电态设计以抑制介电损耗、提升储能性能 。 与典型铁电材料(在相变温度以上电畴直接消失)不同 , 弛豫铁电体具有弥散的相变过程 , 在“平均相变温度”(对应介电常数最大值)以上很宽的温区内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极性电畴结构 。 在这一温区(即超顺电态)中 , 电畴体积相对于低温态进一步减小、耦合减弱 , 其翻转能垒可降至与热扰动同一量级 , 电畴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发生极化翻转 , 从而显著抑制损耗 。 采用相场计算对多种弛豫铁电成分的模拟结果表明 , 在超顺电态温区中储能密度和效率可以实现综合优化(图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