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正坤、田丰 编辑 | 覃柳笛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正在加快走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各个环节 。
通过AR巡检与远程“孪生”指导技术 , 专家可以在电脑前标记 , 将三维空间物体标识和检修说明推送到巡检人员的AR眼镜上 , 快速解决现场作业难题 , 提升协同效率 。
在高铁检修领域 , 一个分析人员每天要判定8000张图片 , 智能分析系统则结束了人工分析的繁琐 , 推动检测效率提升20倍;在城市供电系统作业现场 , 运维人员使用AR眼镜代替肉眼 , 自动识别环境中的目标……
文章图片
高铁接触网零部件示例
当前 , 加速推进的新基建 , 为城市道路、供水及供电系统等传统基建带来了焕发新生的难得机遇 , 不仅为基础设施养护降本增效 , 还推动基础设施实现自我感知、主动预警、辅助决策 。
智能传感器、智能分析系统……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结合 , 正变得越来越紧密 。
供水系统更安全
数据显示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 基础设施养护成本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 。 如何延长基础设施的安全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越来越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
对此 , 国外已有许多创新实践 。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运输部(SCDOT)发现 , 人工检查员往往会低估桥梁的强度 , 进而导致不必要的更换和维护成本 。
在桥梁上安装上自动传感器后 , 则能够实时监测桥梁信息 , 使桥梁的安全使用寿命延长数年 。 并且 , 基于传感器的数据分析 , 可以识别桥梁是需要重建还是仅需翻修 ,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资 。
文章图片
基于商汤SenseMARS生成的变压器三维模型效果
DC Water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饮用水供应公司 , 管理着1300英里长的供水管道和1800英里长的下水管道 , 其中一些管道的使用寿命已经长达100多年 , 维护起来既昂贵又困难 。
为了自动化检测并识别管道异常情况 , DC Water采用了微软认知工具包系统 。 该系统使用传感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测分析 , 将检测过程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 。 并且 , 通过主动识别潜在的水管破裂情况和水质问题 , 大大降低了DC Water的养护成本 , 提升了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在城市供水系统监测方面 , 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则通过开源传感器、硬件和算法 , 来测量和控制雨水 。 借助传感器节点 , 系统可以收集有关水流和水质的数据 , 并通过蜂窝网络传输数据 , 提供实时水情 。 在暴雨后 , 城市供水系统还可远程控制开启和关闭阀门 , 以释放或保存雨水 。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the|美CDC:抗原检测的“黑洞”可能隐藏着COVID-19“冰山”
- 大奖|建设宜居包容的智慧城市
- 治理|与沪同行,共造国际数字之都
- 国计民生|25万亿级新蓝海!百度、华为、腾讯重磅出击,抢食智慧城市"大蛋糕",AI巨头如何赋能?来看真实案例
- 带动力|自带动力“机器人管道工”现高交会,从事水下检测,全球首款
- 技术|打造国产元宇宙基础设施,百度希壤向开发者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