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城市基础设施养护:走向智能化时代( 二 )


类似的传感装置 , 也被许多城市用于监测污水中的病毒和药物等物质含量 。 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 , 这项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 通过污水监测 , 城市甚至能够在病毒暴发之前就发现疫情 , 对公共卫生决策具备重要指导作用 。
高铁监测更智能
【检测|城市基础设施养护:走向智能化时代】在国内 ,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也在加快走向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各环节 。
作为国家名片“中国高铁”的典型代表 , 京沪高铁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铁路电网检测数据智能分析方面 , 走在了时代前沿 。
牵引电力是高铁列车运行的重要动力装置 , 是确保列车运行的前提条件;其中 ,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 因此 , 做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减少接触网故障的发生 , 是保障牵引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 。
2013年 , 京沪高铁在济南维管段率先引入4C检测设备(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 , 该设备能够对接触网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 。 2016年底 , 全线列车实现4C检测常态化 。
在4C检测应用的过程中 , 京沪高铁运维部门逐渐发现 , 单纯依靠人工分析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 突出表现为人工分析效率低、差异性大、漏检率高等 。

检测|城市基础设施养护:走向智能化时代
文章图片

京沪高铁4C智能分析系统作业流程
京沪高铁每季度需分析300万张图片 , 20余人加班加点才能在20天内完成分析 。 如此一来 , 每人每天要判定8000张图片、约30万个零部件 , 不仅分析质量无法保证 , 还容易引发职业疾病 。
与此同时 , 据测试 , 同样300公里4C数据 , 两组人分别分析 , 重复率不超过15% , 差异性较大 。
为解决京沪高铁接触网检测面临的问题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携手商汤科技组建联合研发团队 , 开发出“4C智能分析系统” 。
该系统基于智能视觉分析技术 , 推动检测效率提升了20倍 , 不仅大大降低了检测分析的劳动强度 , 提高了接触网维管的智能化水平和检测效率 , 也开启了高铁供电维管“智能时代” 。
电网巡检更便捷
新基建不仅在高铁领域大展身手 , 也已在城市供电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 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
在城市的输电系统中 , 换流站检修至关重要 , 对易发生故障的变电设备进行及时巡查 , 才能将故障隐患降到最低 , 切实提高变电运行的稳定性 。
目前 , 商汤科技等企业开发出了智能换流站巡检系统 。 借助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AR巡检” , 换流站运维人员可提前根据工作任务 , 设定最优巡检路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