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九天 , 路在脚下 , 实现梦想 , 永远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 , 其中的汗水与泪水 , 也许 ,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
“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观众区 , 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 有节奏地呼喊着 。 少数民族群众身着盛装 , 跳起欢快的舞蹈 。
此时 , 从华发老人到稚嫩的孩子 , 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 。 每一颗星星 , 都有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惊喜 。
文章图片
10月15日晚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 翟志刚(右)、王亚平(中)和叶光富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刚 摄
有光、有梦、有英雄
2003年10月15日 , 问天阁前 , 《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 , 翟志刚与杨利伟紧紧拥抱 , 送战友首征太空 。
18年后的同一天 , 同一地点 , 同一首歌声中 , 两位航天英雄再次出现在出征仪式现场 , 这一次 , 是杨利伟为翟志刚送行 。
历史常常用巧合来见证成就 。
18年来 ,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 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 , 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 稳步挺进空间站阶段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 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 , 也是收官之战 。 当这个由一名“60后”和两名“80后”组成的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后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
当年还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刘烽 , 至今对杨利伟出征记忆深刻:那是长征二号F火箭首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 当航天员乘坐的电梯门缓缓打开时 , 杨利伟手提小方箱走出来 , 目光平静、脚步坚定 。
四目相触 , 刘烽的心凛然一颤 , 一下就湿润了眼眶 。 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 , 可以让一个人能义无反顾地走向未知的风险 。
文章图片
10月15日晚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 翟志刚(右)、王亚平(中)和叶光富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刚 摄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 但从来就不缺少英雄 。 不仅仅是当年的首征太空 , 还有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穿越黑障……
6个月的长期太空驻留 , 对空间站、飞船以及航天员的身心健康 , 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 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受到长时间的负面影响 , 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失重效应会更加凸显 , 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病症和心血管功能失调等问题 , 出现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大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