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酷派手机以“新酷派”的身份回归公众视野 。
“新酷派的‘新’体现在 , 新团队、新资本以及新战略 。 ”酷派集团(02369 , HK)董事长陈家俊在日前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说道 。
曾几何时 , 苹果、三星代表了海外手机品牌 , 国产则以“中华酷联”为翘楚 。 2012年至2013年 , “中华酷联”加在一起大概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 而当时vivo占据的市场份额还属于“其他” , OPPO和小米也刚起步不久 。 2013年 , 酷派首次跻身全球前五 , 出货量一度高于诺基亚和黑莓等手机品牌 。 然而 , 伴随运营商定制补贴的大幅缩水 , 占据国产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四大品牌格局被改写 。
近年来 , 持续亏损的酷派积极展开自救 , 但收效甚微 。 今年以来 , 酷派在国内市场更是动作频频 , 希望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找到复兴机会 。 “现在市场机会很大 ,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重返第一梯队 。 ”陈家俊说道 。 但令外界好奇的是 , 酷派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推进新战略?如今 , 酷派还有希望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53887
以新身份重回国内市场
根据各大机构此前统计的数据 , 尽管其他厂商在过去的几个月努力抢占华为留下的市场份额 , 但截至目前 , 尚未出现公认的“华为继承者” , 中国手机企业的规模分层逐渐透明 , 头部公司切走了大部分蛋糕 。
IDC数据显示 , 2021年第二季度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810万台 , 同比下降11.0% 。 其中 , 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81.9%的市场份额 , 而去年同期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66.5%的市场份额 , 手机行业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
在这样的时机下重返国内市场似乎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 陈家俊却认为 , 目前行业存在一些深层的机遇 。 “首先 , 硬件迭代放缓 , 单纯靠硬件 , 很难做出差异化 。 在这个背景下 , 新品牌有机会在硬件方面追赶头部品牌 , 特别是在系统和服务方面赶超头部品牌;其次 , 供应链风险上升 。 2021年 , 整个手机行业的预测销售量激增 , 加上供应端的芯片短缺 , 囤货、投机行为盛行 。 与此同时 , 需求端的增长不及预期 , 这种供需之间的落差 , 可能会带来供应链波动风险 。 而酷派轻装上阵 , 拥有更大的调节空间 。 第三 , 存量萎缩会带来渠道变革的机会 。 ”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争夺一席之地 , 酷派在新团队 , 新资本 , 新战略三个方面做了准备 。
日前 , 酷派集团发布的高级管理人员委任公告显示 , 自2021年10月8日起 , 秦涛获委任为集团高级副总裁 , 胡行、李宇靖和司马云瑞同获委任为集团副总裁 。 从酷派集团公开的四人履历来看 , 四位高管在加入酷派集团前 , 均有小米工作背景 。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