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则贤|《新知》对话 · 曹则贤|以“理”服人( 四 )


年轻人要去好学校读书

曹则贤|《新知》对话 · 曹则贤|以“理”服人
△曹则贤 童年照
曹则贤生长在安徽农村 , 自幼家境贫寒 。
曹则贤:小时候家徒四壁 , 冬天几乎只有红薯吃 。

我生长于泥泞之中 , 不只是雨天上学的路上满是泥泞 , 我读到初三时课桌还是泥垒的呢 。 那时候没有书 , 没有老师 , 只有无知的眼里浓得化不开的懵懵懂懂 。 从泥泞的脚下到旷远的云端是一条真实的路 , 因为抽象 , 而比真实更加真实 。

——《云端脚下》曹则贤
田川:您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善于自学的人 , 您的学习动力是什么?曹则贤:动力是什么想不出来 , 如果不去上学就得被撵到地里去干活 , 割猪草 , 放羊 , 可能这是我想去上学的原因吧 。
曹则贤后来说 , 知识的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 1982年 , 16岁的曹则贤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 。
曹则贤:上大学的时候 , 心思十有八九会放在自己下一顿饭在哪儿 , 冬天穿的衣服胸前有个大补丁……自卑心理让我们从来不会抬眼去看女生 。 书读的差 , 特别天经地义 。 我都已经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 我的生活还是为了能温饱 , 生存 。

曹则贤|《新知》对话 · 曹则贤|以“理”服人
△曹则贤 青年时期
1997年 , 他终于在德国的凯泽斯劳滕大学 , 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 。 直到博士毕业 , 曹则贤仍然用迷茫和一无所知 , 来形容他眼中的物理世界 。
曹则贤:我们必须得承认 , 在数学和物理领域 , 真正的大家 , 十有八九都是经济条件好的 。 人一生的时间并不多 , 如果想有成就 , 就得能够顺着自己选择的方向专心致志地做下去 。 如果你还要想着今天饭的事情 , 想着哪个职业好找工作 , 哪个课题能申请到基金 , 成就自然也不会太高 。 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特别强调 , 一定不要让值得培养的人才被吃饭的问题困扰 。 同时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把志向放的高远一点 , 你的境界高了 , 未来的成就也一定是高的 , 这点其实非常重要 。

曹则贤|《新知》对话 · 曹则贤|以“理”服人
△曹则贤 德国
曹则贤:我一直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去好学校读书 , 好学校有什么?它意味着你能遇到谁 。 我记得特别清楚 , 1997年4月1日 , 我下班时在学校电梯旁看到了洪特教授去世的讣告 。 洪特教授是出现在我大学原子物理书本里的名字 。 我当时以为他跟牛顿、伽利略一样是个外国大科学家 , 总结出了什么规则 , 反正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背 , 考试及格书一扔就完事了 。 结果那一天我竟然在电梯上看到了他的讣告 , 我才知道他是活的 , 而且就住离我学校在不远的地方 。 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 , 当伟大的人距离你很近的时候 , 你心里会涌起一种 , 也许我也能创造的感觉 。 田川:感觉自己内心被召唤了 , 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 曹则贤:对 , 当教授后也认识了一些科学家 , 甚至是一些诺贝尔奖层级的科学家 。 像杨振宁老先生就是特谦虚的一个人 , 他会称呼我为则贤学弟 。 这种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 但对我而言就已经影响到我了 , 或者某种意义上说 , 就在你心里把火点起来了 。 所以我说要让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到偏远乡村去 , 什么都不用做 , 只要让孩子们看到他们就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