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学文化有助于构建国际交流共同话语体系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科学文化在其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协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也产生了一套相应的话语体系 。 在全球化时代中 , 没有哪种文化像科学文化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认可 , 超越传统、民族和国别的界限 。 它在实现平等互利的国际交流上有天然的优势 。 科学研究中虽然存在着对外竞争和对内保护 , 但是这些竞争正是建立在对诚信规则、工作范式等深刻普遍认可的基础上 。 科学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交流 , 同样也是自然观、共同体规则、价值标准的交流 。 如果说书法、国乐等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是从“异”的角度进行的交流 , 那么科学文化的国际交流就是从“同”的角度进行的交流 。 我们既需要将民族特色推广到世界 , 也需要从共同话语出发不断扩大共识 。 这样的模式能更为实质地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 , 更好地表达中国声音 。
发展科学文化有助于探索文化产业的新锐生长点 , 满足人民新兴文化需要 。 当前 ,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 。 以科学文化为起点的众多文化产业 , 例如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普短视频、AR体验等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 。 这些文化产业在经济效益上颇为突出 , 一些作品成为年度爆款和文化现象 , 社会效应也很可观 。 它们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 , 鼓舞了他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
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变革如此迅猛和令人瞩目 , 人们迫切希望了解科学文化 , 参与到科技生活中来 , 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 这构成了切实的文化需求 。 满足这一需求不仅能促进文化事业繁荣 , 更有助于帮助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 踏上科技驱动的高速快车 ,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 , 充实提升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质量 , 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 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
【文化|发展科学文化是当下紧迫课题】《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8日 02版)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玩家|电竞手机行业标准升级 升级版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