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_原题是: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姚林林的网店里 , 出现了一则买家紧急求助:“购买的时候显示账户冻结了9000元 , 付不了款 , 怎么回事?”今年春天 , 姚林林考研上岸 , 暑期后到就要上海一所知名高校就读 。 此后 , 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开始向她“求经验” 。 后来她干脆开了网店 , 售卖自己的考研笔记 。 本着顾客的问题都是大问题的理念 , 她赶紧向买家询问情况 , 却不想 , 这句话正是诈骗陷阱的诱饵 。
电信诈骗以千变万化的形态出现 , 造成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6月发布 ,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仍居高位 , 在一些大中城市 , 此类案件发案量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甚至达到50% 。 据中国公安部统计 , 2020年 , 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 , 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 , 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1.1万个 , 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60万个 , 劝阻870万名民众免于被骗 , 累计挽回损失1876亿元 。
大学生等青年群体 , 是接触电信网络设备技术、产品的主体人群 , 一些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牵动人心 。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06所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 , 共回收有效问卷2746份 。 调查显示有10.09%受访者曾掉进诈骗陷阱 , 31.25%受访者曾遭遇过诈骗但没有上当 , 50.98%受访者身边有人有被骗经历 , 仅25.97%受访者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听说过身边人遭遇诈骗 。 受访大学生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重视程度较高 , 95.59%受访者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
电信网络诈骗“魔爪”向校园蔓延
说起“诈骗” , 来自湖南某高校的梁淇有倒不完的苦水 。 即便已时隔4年 , 第一次被骗的经历仍让她记忆犹新 。 “当时我刚上高一 , 因为是学校是寄宿制 , 所以家里每个月都会给我打一些零用钱 , 不过数额也不多 。 ”但令梁淇没想到 , 刚拿到手的零花钱还没捂热 , 就被骗子给骗走了 。 “大概是中午的时候 , 我收到了一条来自初中同学的消息 , 她表示自己手机停机了 , 希望我能帮她充值200元话费 , 下午就能归还 。 ”收到消息的梁淇有些半信半疑 , 但骗子很快发来了自己的姓名、学号进行“佐证” 。 “我表示只能帮忙充值100块 , 他很快就答应了 。 ”回忆起这段经历 , 梁淇发现骗子在冒充亲友行骗时 , 都会提前做一些“功课” , 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 同时表现得非常着急 , 诱使人赶紧“上钩” 。 “当他连续发来几条信息表示感谢后 , 我很快给那个陌生号码充了话费 。 ”
直到初中同学找回账号给自己发来道歉的信息 , 梁淇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 不敢告诉家里人的她只能暂时”节省开支” , “虽然金额不大 , 但对于当时只是高中生的我来说 , 打击还是很大的 , 用网上很流行的那句话形容 , 就是‘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我雪上加霜’ 。 ”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影像|iQOO 9 系列预热:首发三星 GN5 传感器,150° 鱼眼超广角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