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系车企成绩下降,芯片和新能源车两大难题待解( 三 )


据中汽协统计 , 今年1~9月 , 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15.7万辆 , 增长近两倍 , 按中汽协预测 , 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 。
在新能源快车道上 , 多家自主品牌业绩表现强劲 , 比亚迪新能源车9月销量首次突破7万辆 , 1~9月累计销量为33.8万辆 。 广汽埃安9月订单逼近2万辆大关 , 蔚来、小鹏汽车9月的交付量首次实现过万 。 与此同时 , 特斯拉、大众两家跨国车企9月在华销量也创下新高 , 分别达到5.6万辆和1万辆 。
然而 , 日系车新能源车整体表现不佳 。 与自主车企相比 , 日系车企在华新能源车领域布局较慢 , 自2018年起至今才导入轩逸纯电动、卡罗拉双擎E+、C-HR EV等零星几款新能源车 。 据汽车产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威尔森的监测数据显示 , 今年1~9月 , 丰田、本田以及日产在华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统计口径含进口车 , 车型包括纯电、插电和增程型电动)分别为11787辆、5906辆和955辆 。
“丰田新能源车在外观、内饰等方面都太‘丰田’了 。 这是销量不好的原因之一 。 ” 丰田中国上述人士称 。
“日系根本还没有真正在中国的新能源车领域发力 。 ”一位自主车企的内部专家如此认为 。 与特斯拉以及部分自主品牌在电动车领域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平台以及销售服务等进行全方位变革有所不同 , 日系车当前所推出的新能源车基本上是“油改电” , 很难满足选择标准越来越高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
丰田、本田此前主攻混动(HEV)和氢燃料车(FCV) , 与中国新能源车市以纯电动车(EV)为主的路线有所不同 , 因此在EV路线上错失一些时机 。 而日产虽然在纯电动技术方面有超过10年的经验 , 日产聆风一度坐到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宝座上 , 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日产近年内部管理层震荡以及未及时导入新技术 , 日产也始终无法在华撬动电动车市场 。
同为全球十大汽车集团的丰田、日产和本田 , 面对全球新能源车市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确定的“双碳”目标 , 目前紧迫感明显增强 , 纷纷加快电动化步伐 , 尤其是在中国车市更加发力 。
丰田汽车相关部门技术专家中井久志在线上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丰田朝混动、插电、纯电动以及氢燃料技术路线发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项 , 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上 。 在此前已拥有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基础上 , 丰田近日又推出了氢燃料发动机 , 寄望沿用内燃机产业链 , 通过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 , 加快氢燃料车的普及推广 。
中井久志谈到 , 在中国推进氢燃料车 , 主要面临三大课题:一是不仅推动氢燃料车商用车发展 , 还要造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物美价廉的乘用车; 二是加氢站的建设;三是要让消费者意识到氢能不是危险品 , 而是一种可普遍使用的能源之一 。在中国关于储氢罐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 丰田在与政府及不同的企业进行积极沟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