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极可能就是地球系统数值预报
文章图片
本期嘉宾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秀骥
问:未来几十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将发生什么变化?
问:全球升温超过1.5℃甚至2℃后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天气和气候状况?
问:气候临界点究竟在哪里?
如果有一个“水晶球”可以帮助人类预知这些问题的答案 , 那么它极可能就是地球系统数值预报 。
1
给地球“把脉”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是研究全球变化成因和机理、预估未来演变趋势的重要工具 , 是耦合大气、海洋、海冰和陆表等地球系统分量、定量研究它们之间繁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一种大型综合系统 。 科学家借此可以计算出地球各大圈层的运动变化规律 , 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 , 对现在进行观察 , 对未来进行预测 。
9月30日 ,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成立
文章图片
可以说 ,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 也是全球变化研究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 通过地球系统数值预报 , 我们可以预估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气候变化状况 , 了解导致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因素 , 以及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 , 从而提升应对能力 。 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 地球系统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不断推进 , 各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 对这些影响进行综合性科学评估 , 并以此为据制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 , 是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的重要课题 。 ”周秀骥说 。
2
为展现“大国担当”提供科学支撑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的一部分 , 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是一个既雄心勃勃又极其艰难的目标 , 机遇与挑战并存 。 一方面 , 它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担当;另一方面 , 碳中和政策的实施作为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有序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 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 , 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
今年8月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指出 , 在未来几十年里 , 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 , 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发 。 报告指出 , 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否则将升温限制在接近1.5℃甚至是2℃范围内将是无法实现的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