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 , 这份报告很多预估数据的背后都有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的支撑 。
文章图片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地球系统的各种过程 , 特别是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态-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碳排放量”的清晰关系 , 对温室气体核算、未来升温预估提供有力支撑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
【全球|未来几十年,地球各圈层将发生什么变化?Ta或许有答案】3
吸收新技术成果是关键
当前 , 全球气象事业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 气象业务将转向在无缝隙的地球系统框架下推进天气、气候、水和环境业务 。 利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预测 , 已成为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 。 科学家对地球系统数值预报寄予厚望 , 希望其在预测长时间尺度上的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
世界气象组织 (WMO) 提出的2030年目标是 , 要针对天气、气候、水和环境提供更为准确的观测、预测信息 , 强调从分钟到年代际 , 从局地到全球 , 从天气、水、气候到环境及其影响的全覆盖、无缝隙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 。 这实际上对未来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未来地球系统模式将越来越复杂 , 模式分辨率越来越精细 , 同一模式考虑多个尺度的过程 , 对模拟个体、局地、区域和全球等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 。 如何总结中国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研发领域的经验 , 客观评估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并以此为基础 , 瞄准国际前沿 , 在国家层面合理布局、统筹协调 , 争取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使中国的模式研发和模拟综合水平居国际前沿 , 这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
周秀骥认为 , 21世纪是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 充分吸收应用这些新技术发展成果 , 将是建立新一代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关键 。
文章图片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需要加深对地球系统的基本物理、化学和生态系统过程的认识 , 重点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的协作和结合 , 包括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学、环境和社会学、经济学等 , 只有汇聚各领域的研究成果 , 才能更好地将科学研究、服务和政策决策联系起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 做好高水平跨学科人才的团队建设 , 强化国内外数值预报合作 , 充分有效地吸收与数值预报有关的各类创新成果 , 开展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科学技术协同攻关 , 不断提升预测环境变化和重大灾害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