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特斯拉跻身“万亿俱乐部” 新能源产业链大爆发( 二 )
此外 ,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和FSD(全自动驾驶系统) 。 “特斯拉的数据积累超过其他车厂 。 特斯拉原本计划在6个月前发布FSD全新版本 , 但由于一些因FSD引发的事故导致美国交通安全局介入调查 , 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 其实政府的介入并非坏事 , 如果能及早发现问题 , 会推动特斯拉的FSD更快于对手发展 。 ”上述交易员称 。
中国电动车市场激烈竞争
全球来看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将是确定性的趋势 , 且速度可能会比预期的更快 。
各国政策支持是动力之一 , 例如英国2030年将禁止销售燃油车 , 加拿大则是2035年 。 10月26日 , 中国公布的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 , 到2030年 , 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将达到40%左右 。
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 , 即便有去年高基数和芯片短缺的影响 , 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仍维持高增长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今年1~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了182万辆 , 去年同期为60万辆 , 同比增长203% , 大超市场预期 。 除了A00级继续成为销量担当 , A级和B级市场份额均有明显抬升 , 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或将成为电动车企下个发起总攻的细分市场 。
小鳄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黄慧对第一财经表示 , 对明年新能源车销量高增长的预期不变 。 主要逻辑是 , 首先就渗透率角度而言 , 2021年1~9月欧洲电动化累计渗透率为18.1% , 中国同期渗透率为12.6% 。 目前渗透率在逐月加速 , 尤其是9月份提升较快 , 当然这有燃油车缺芯的影响 , 但是电动车渗透率的曲线基本跟智能手机一致 , 预期将继续呈现加速的状态 。
此外 , 黄慧认为 , 电动车的供给方面较超预期 。 “除了特斯拉 , 国内造车新势力以及比亚迪和在积极转型的长城、吉利等车企 , 都在新能源汽车的供给方面做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尝试 。 尤其是智能化座舱的设计和符合中国家庭以及特殊群体(例如长城针对女性客户)的设计 , 让消费者有了非常好的体验 。 加上智能汽车特有的加速快、噪音低、更多车内娱乐设施等优势 , 非常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 因此预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首选电动车 。 ”
从目前电池龙头公司的排产情况看 , 卖方也上调了明年国内电动车的销量预期 , 从原来的450万辆 , 上调到500万甚至600万~700万辆 。
中国造车新势力加速发展 , 国际巨头都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 未来的竞争会越发激烈 。 汇华理财权益配置总监董伟炜对采访人员称 , 中国的自主品牌公司在这轮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是有机会的 , 过去在燃油车时代 , 国产车企在品牌、核心零部件甚至渠道上都不如欧美甚至日韩系有优势 , 但是当前 , 国产品牌出现了一些新的竞争优势——新能源车整个产业链优势已经非常显著 , 对自主品牌形成供应链支撑;华为等科技企业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赋能;中国消费者的国产品牌偏好的觉醒等 。 当前 , 国产品牌占终端销售的比例大致还不到40% , 未来大概率会大幅超越50%以上 。
推荐阅读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特斯拉回应“保费暴涨”:平均涨幅约10% 高性能车型不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