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Nature:中国疫苗供应量近全球一半,加强针为重要巩固举措

来源: 知社学术圈
日前 , 中国疾控中心倡议增加接种疫苗针次作为提高免疫水平、增加保护性的措施 。 Nature的一篇社论也指出了全球范围内疫苗“保护效力”下滑的风险 。 如今国内疫情再现局部紧张情况 , 接种加强针 , 巩固疫情防护 , 已成为抗击新冠的重要举措 。

新浪科技综合|Nature:中国疫苗供应量近全球一半,加强针为重要巩固举措
文章图片
图1/3

中国疫苗“全球交付量第一”
Nature这篇社论援引英国医疗调查公司Airfinity的数据称:在全球交付的73亿剂新冠疫苗中 , 中国的由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生产的两种灭活疫苗 , 几乎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 。 中国疫苗无疑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中流砥柱 , 而在欠发达国家 , 中国疫苗发挥的作用更大 。

新浪科技综合|Nature:中国疫苗供应量近全球一半,加强针为重要巩固举措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综合|Nature:中国疫苗供应量近全球一半,加强针为重要巩固举措】图2/3

由上表可见 , 科兴疫苗交付量遥遥领先 , 而国药中生北京公司的疫苗则位居第三 , 两项疫苗加起来 , 几乎占到全球疫苗交付总量的一半 。
今年年中 ,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时的临床试验数据( 科兴疫苗保护效力达51%、国药中生疫苗保护效力达79%)批准了紧急使用认证 。 与几宗高交付量的疫苗相比: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经批准时报告的保护效力为63% , 这与中国疫苗大致相当;辉瑞和莫纳德开发的mRNA疫苗则在批准时有着更高的表现水平 , 保护效力达到了90% 。
这两种广泛供应的中国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 , 使用的是已灭活的SARS-CoV-2病毒 。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 , 其优点在于制备方法简单快速 , 安全性比较高 , 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通常采用的手段 。 据相关统计 , 中国本土已接种国产疫苗约24亿剂 , 另有10亿剂中国疫苗已被送往约110个国家 。 如此庞大的疫苗交付量 , 正是灭活疫苗成本优势、工艺成熟的体现 。
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技术路线上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 , 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 , 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 , 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 , 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 这种疫苗安全、高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 , 但疫苗有效性却偏低 。
辉瑞和莫纳德研发生产的mRNA疫苗属于核酸疫苗 , 是将mRNA直接注入人体 , 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 , 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 该疫苗优势在于研制时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病毒 , 研发流程简单 , 且安全性相对比较高 。 但是 , mRNA疫苗并无应用历史 , 且生产工艺尚不成熟 , 以至于成本高昂 。
相比牛津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辉瑞莫纳德的mRNA疫苗 , 灭活疫苗的“针对性”较弱 , 它会触发针对病毒蛋白的多重免疫反应 。 而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则以刺突糖蛋白(S蛋白)为靶向蛋白 , 精准性更胜一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