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 , 科普机器人“小科”与观众互动 宋佳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宋佳)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1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 展会现场 , 科普机器人“小科”因为能与现场观众进行拟人化交互 , 并且其回答的问题五花八门 , 吸引不少关注 。
“小科 , 你知道什么是‘碳中和’吗?”“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什么是宇宙背景辐射?”“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诸如此类问题 , “小科”都能对答如流 。 有观众称赞“小科”在认认真真地做科普 。
在研发者看来 , 有着可爱外形的“小科”不同于常见的生活服务类机器人 , 其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 , 核心组件是具有认知、理解、学习和推理能力的“AI大脑” 。
项目团队成员、智谱AI工程师谭棋洋介绍 , 一方面 , 依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悟道2.0” , 另一方面 , 他们在大模型中融入大规模知识图谱 , 从而赋予“小科”知识和推理的能力 。
“‘小科’在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框架的支持下 , 可以通过‘AI大脑’ , 与公众进行海量科普知识展示、对话问答 , 并具有一定的角色感知能力 。 ”谭棋洋说 。
智谱AI方面进一步指出 , “AI大脑”既有归纳能力 , 也能逻辑推理 , 并且在与人类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持续学习人类的认知交流方式 , 精进提升 , 逐步实现独立学习、思考、完善 。 此外 , 通过智谱AI的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框架 , 可以支持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数字人”应用 。
据知 , 此前在中关村论坛上亮相的“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就是其典型应用之一 。 该系统为虚拟人的形式 , 能够将主持人的语音实时翻译成手语 , 并在屏幕上进行播报 。
【冬奥|从机器人“小科”到“冬奥手语播报” 解密“数字人”技术运用】谭棋洋等研发者表示 , “小科”将出现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 , 用于科普教育、智能问答、文化传播等 , 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 他们更期待以“AI大脑”为支撑的“数字人” , 在手语翻译、新闻撰写、服装设计等场景应用落地 , 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 (完)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