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两位中国年轻科学家,决定去太空挖矿( 十 )


 
当然不能 。
 
仅靠光学波段(一般光学波段除可见光外 , 还包括波长小于紫光波的紫外线和波长大于红光波的红外线 , 波长范围大致从 1nm 到 1mm) , 只能确定这是一个小行星以及它在朝哪儿移动 。 而要探知行星上的地质条件 , 需要紫外、红外等多波段光谱的联手合作 。
 
”你可以想象金属或沙石 , 它们反射太阳光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 有的是漫反射 , 有的是镜面反射 , 只有通过这些信息才能反推它的物理状态与成分 。 因此 , 要等我们下一个红外波段望远镜上线 。 ”
 
仍然是时间的问题 。
但中国对浩瀚宇宙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性探索 , 在这几年国家战略的推动下 , 有了加速的迹象 。
 
“我在学界时也曾沟通和呼吁 , 而后来创业也认识到民间资本的力量 。 ” 苏博士很理解 , 每个国家处于的不同发展阶段 , 会决定到底投入多少来做这样一件事情 。 而他决定走出学界 , 创立Origin Space后 , 在2019年获得了经纬领投的5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
 
“我们最终目标是采矿 , 而发射的空间望远镜和现在商业化路径 , 讲出来好像也不是很exciting , 但对我们自己来说 , 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 ”
 
“太空挖矿”这件事 , 自始至终就绝对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力量 。
就像太空采矿绝不仅仅是需要几种技术、几家公司以及十几个演示视频一样 , 这个从概念提出迄今已过去将近40年的领域 , 除了受到资本与技术的制约 , 也会受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边界以及国际法与太空协议的牵制 。
 
就拿清理太空垃圾这件事来说 , 根据1967年的一项条约 , 太空中的人造物体属于发射它们的国家 , 未经批准不得触碰 。
 
“太空采矿的确非常遥远 。 但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其实是在打开另外一个认知的大门 。 ” 苏博士把这件事比做大航海时代里 , 第一批船队开辟新航路 , 跨越半个地球做远洋探索 。
 
“哥伦布500年前带回的第一个东方瓷器 , 肯定不够回本 , 更赚不到钱 , 但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 ”
互动话题
看过全文之后 , 你觉得
太空挖矿多久才能实现?
加入黑马重做工坊
破解主流商业模式
聚焦模式创新增长
打造资本化新物种

点击底部
点击关注i黑马 , 加入我们 , 一起成长 。

【小行星|两位中国年轻科学家,决定去太空挖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