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极致挑战80小时——北航学生再次打破无人机续航时间世界纪录( 三 )


从此 , “一夜须白”的故事也在团队里流传开来 。 但王骥勤觉得“值” , 在死磕试验的过程中 , 他说自己也变得更加勇敢、严谨了 。
没有人因艰苦而放弃“冯如三号” 。 2020年12月27日 , 付宁刚参加完研究生招生考试 , 出了考场 , 就接到了团队成员的电话 。 电话那头说 , “冯如三号”新型动力系统研发时间紧、任务重 , 需要人手开展动力试验 。 二话没说 , 付宁第二天就坐上了高铁直奔目的地 。
后来 , 有团队成员问他当时有没有犹豫 。 付宁回答没有 , 在他看来 , 既然开始了这件事情 , 就要继续做下去 , “‘冯如三号’不仅是一架无人机 , 更承载着所有人的飞行梦 。 ”
一架坠落的无人机
这架“冯如三号”无人机也曾伤痕累累 。
2001年出生的宇航学院学生章修惠第一次见到无人机坠机 , 是在海南 。 中午吃完饭 , 所有人正准备午休 , 只听外面有人大喊:“飞机出事了 , 飞机出事了 。 ”他立刻跑出去 , 看着飞机呈螺旋状往下坠落 , 最终消失在树林之中 。
所有人都吓傻了 , 20多人集体出动 , 带着推车、钳子、剪刀、灭火器 , 兵分两路去寻找 。 飞机坠落的位置 , 处于热带雨林之中 , 路途布满灌木丛 , 树枝划破衣服 , 他们也顾不上了 , 用双手拨开所有障碍去寻找飞机残骸 。
见到无人机时 , 已是一片狼藉 。 章修惠记得 , 无人机一部分掉到了山沟里 , 另一部分机身不见踪影 。 同行的王有盛觉得心疼 , 飞机的每一个部位 , 可都是大家亲手安装的 , 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件无价之宝 。
坠机事故发生后 , “冯如三号”团队成员把残骸搬回实验室 , 一点点拆开 , 分析故障原因 。
第一次经历试飞失败时 , 田格还是一个爱掉眼泪的小姑娘 。 如今 , 这位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 , 已见过太多次试飞 , 一旦遇到突发情况 , 她可以镇定地去分析故障原因 , “这些失败让我有了抗挫折的力量 , 即便面对其他困难 , 也没有那么畏惧了 。 ”
在无人机研制期间 , 为验证各项性能 , “冯如三号”团队共进行过数千小时试验 , 数十轮试飞;为了测试飞机的极限航时 , 他们曾把飞机带到郑州、 许昌、焦作、安阳、海口、芜湖、天津、南京……
2021年5月18日 , 团队在河南许昌正式开启了“冯如三号-100型”无人机的试飞之旅 。
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蓝天
试飞当天 , 这群学生不断盯着天气预报 , 生怕风向不合适 , 生怕突遭大风大雨 。
来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冯嘉瑞 , 站在跑道旁的安全区域内 , 看着承载无人机的汽车直线加速 , 随着一声“起飞” , 飞机瞬间被释放 , 从汽车上“一跃而起” , 沿着梯度逐渐盘旋上升 , 直至进入预订航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