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所有人欢呼 , 眼睛久久盯着天上的“冯如三号” , 不愿移开 。
试飞成功后 , 挑战才真正开始 。
这架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无人机 , 自此开始冲击世界纪录的续航飞行 。 加满燃料后 , 它的总重量约为60公斤 , 飞行期间 , 携带约3公斤的模拟载荷 。
让冯嘉瑞印象深刻的是 , 有一次 , “冯如三号”遭遇八级左右的大风 , 下起了大暴雨 , 监测点的帐篷被吹变形 , 外场的栏杆也被吹跑了几个 。 所有人屏住呼吸 , 盯着数据 , 陪“冯如三号”无人机一起挺过这道难关 。
等到第二天 , 天气转好 , 无人机还在指定轨道飞行 。 这超出了张益铨的想象 , “这说明在强风和强降雨的环境下 , ‘冯如三号’的抗风性能非常强 。 ”
5月21日 , “冯如三号”无人机完成使命 , 成功降落跑道 。 章修惠第一时间扛着摄像机出去拍照 , 记录它落地的瞬间 。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学生抱头痛哭 , 抑制不住地流下眼泪 。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地对航空航天的热爱 。 ” 章修惠说 。
“‘冯如三号’是把一群会发光、发热的人聚集在一起 , 带着大家的理想和追求 , 一起飞上了蓝天 。 ”成员王澜谖说 。
“只有不断追求极致 , 才能在某一天成为状元 。 ”成员张耀辉说 。
2021年10月1日 , 国庆节当天 , 国际航空联合会正式认证了“冯如三号”团队创造的新的世界纪录 。
“我们打心底感受到学生对航空航天的热爱 。 ”北航团委书记庄岩说 , 在传统课堂上 , 很多相关专业的同学不知道飞机如何飞行最省油 , 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起飞的原理 。 但在“冯如三号”团队 , 学生们是自主地学习知识 , 去做机械设计 , 去向前辈们请教 , “我们要将科研和教学融合彻底打通 , 培养科技人才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 ”
望向天空 , “冯如三号”团队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 团队成员林招如 , 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方向定为超长航时无人机总体设计 , 其中提到“冯如三号”无人机飞行目标要达到500小时 。 他们要瞄准未来航空科技的最高水平 。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火星任务|参考封面 | 2021,应对重大挑战的一年
- 屏下|汇顶科技屏下光线传感器首获商用 助力小米12 Pro极致全面屏体验
- 训练|华为运动健康 Beta 新版本测试:新增健身课程分享、血压挑战计划
- 技术|小米12系列正面挑战iPhone 未来五年超1000亿投入研发
- 旗舰|正面挑战iPhone! 小米12系列自研技术全面突破,未来五年超1000亿投入研发
- 国际|特奖得主任队长,清华夺冠NeurIPS 2021国际深度元学习挑战赛
- 人物|2022年,马斯克能克服这三大挑战吗?
- 人物|人民日报刊发比尔·盖茨文章:以创新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