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第一时间!一文领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大中院士风采

就在刚刚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是科技工作者的无上荣光
他们是谁
又为国家科技创新做了哪些贡献
经社君带您先睹为快

新浪科技综合|第一时间!一文领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大中院士风采
文章图片
图1/10

王大中院士
是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教育家
是我国核能科技的领军人
他带领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
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
在国家需要核能时
他毅然选择了核反应堆专业
在核能发展陷入低谷时
他坚持初心不言放弃
在认定了固有安全的学术目标后
他持之以恒直至登上反应堆安全的最高峰
视频连线中 , 王大中院士获奖感言:
清华园外的清华“200号”
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
王大中从清华大学机械系转入工程物理系
成为我国第一批反应堆专业学生

新浪科技综合|第一时间!一文领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大中院士风采
文章图片
图2/10

1953年 , 刚刚进入大学时的王大中
王大中一生的求索之路
与我国的核能事业紧密交织在一起
燕山脚下的虎峪村
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
反应堆选址之处
工程编号“200号”
从此 , “200号”成为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代号
这里 , 也成为王大中长期奋斗的地方

新浪科技综合|第一时间!一文领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大中院士风采
文章图片
图3/10

20世纪60年代初 , “200”号基地年轻的建设者(左列自上而下第三为王大中)
一穷二白 , 从零起步
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建堆队伍中
没有人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
也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反应堆是什么样子
他们从做“马粪纸”工程模型开始
用几十台手摇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
自力更生、咬牙拼搏
1964年9月
历经6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
核反应堆成功建成

新浪科技综合|第一时间!一文领略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大中院士风采
文章图片
图4/10

刚建成的屏蔽试验反应堆外景
王大中作为青年学子中的佼佼者
逐渐成长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
和战略思维的领头人
破解世界核能安全的技术难题
上世纪80年代初
世界各国对反应堆的研究
还没有聚焦在安全性上
但王大中以战略性眼光瞄准固有安全
将重点放在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