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Facebook等超级App只是开胃菜,真正的隐私危机正在酝酿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隐私危机倒计时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人们几乎看不到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的障碍,你不用看电视或手机,而是带着一副眼镜,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投射出一个屏幕,无缝地调出任何路牌的翻译或任何任务的说明,也可以通过听筒放大难以听到的对话,或突出你周围难以看到的细节 。
文章图片
同时,你再想象一下另外一个样子的世界,你的眼镜会扫描每一次对话,就会弹出一系列个性化的广告;当你走在大街上,黑客看你一眼便已知晓你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与邮箱;当你走到公园想看看这朵花是什么品种时,眼镜上立马弹出订阅增值服务才可享受查看更多的对话框,你会怒摔眼镜?默默咒骂?还是陷入沉思?
这些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一些最好和最坏的情况,而在过去的十年里,AR作为作为计算的未来,世界上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推动这项技术,虽然技术上的问题仍然限制着它的实用性,但目前AR硬件设计师已经为新一代的大众市场产品奠定了基础 。不过随着AR等设备对人类生物信息采集越来越多,隐私安全问题也逐渐像超级App一样被摆上台前 。
01
打开虚拟与现实的大门
几十年来,AR一词高频出现在科幻小说、特殊行业和高科技实验中,但在2010年代,科技大公司以及无数的初创公司开始将AR头盔作为一个潜在的大众市场平台 。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2016年预言,电视和电话将被全息眼镜取代 。苹果公司CEOTim Cook称AR是 “一个伟大的想法,就像智能手机一样” 。微软设想人们在其Hololens头盔中观看超级碗橄榄球比赛 。Google推出了雄心勃勃的Glass平台,作为手机的潜在继任者,然后帮助推动AR创业公司Magic Leap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最近,电信公司与中国初创公司Nreal等AR公司合作,希望高带宽的全息图能为5G网络创造需求 。
这些公司的产品以及其他主要参与者的产品,包括Snap、Vuzix和Niantic,虽然看起来看起来非常不同,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以上三个特征 。
第一,他们的硬件是可穿戴的、免提的,并且可能永远免费的,当你用完它时,你不必拿起设备把它放好;第二,他们的图像和音频可以与世界的正常感官知觉相融合或补偿,而不是被限制在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屏幕上;第三,他们的传感器和软件可以通过地理位置和深度感应、计算机视觉程序或亲密的生物识别技术(如眼球追踪相机)收集和分析关于周围环境的大量信息 。
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人设法将这些功能合并到主流消费设备中 。大多数眼镜都很笨重,它们产生的图像是摇晃的、透明的,或者被有限的视野所切断 。尽管在语音控制、手指追踪和手持硬件方面进行了实验,但也没有人开发出一种可靠的方式来与它们互动 。
推荐阅读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产品|国内首家提供EMI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商签约,提供EMI IC、PMIC等产品
- Tesla|马斯克也要效仿谷歌Facebook 为特斯拉设立控股母公司?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Samsung|三星Galaxy S22正面渲染图曝光:四边等宽直屏
- 数据|全球5G下载速度普遍下降,韩国、中国等除外
- RNA|高等植物第四种RNA聚合酶 可与“伙伴”高效合成双链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