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条件艰苦恶劣 , 罗锡文依然坚信“知识就是力量” , 在工厂里利用一切机会做“小革新” , 如研制了皮带运输机、轨道车等;1978年 , 他主持研制的锦江18型机动喷雾机荣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 。
“1978年我们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 , 我还不知道 。 ”在“中国喷雾机之父”、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教授高良润的指引下 , 第二年罗锡文准备考研 , 最终考入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 , 师从我国著名的农机专家邵耀坚教授 。
从农村到工厂再到学校 , 从农民到工人再到农机研究者 , 与农机结缘的罗锡文开始了为农机事业而奋斗的新阶段 。
奋斗
“要在农业机械导航领域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今年春耕时节 , 在广州增城宁西基地 , 一辆无人旋耕机正从机库中开出来 , 灵敏、精准地经过三处分岔路口 , 到达农田 。 按照设定好的路线 , 无人旋耕机从农田中间逐渐向外套圈旋耕作业 , 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 , 便于播种机作业 , 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 看到这一场面 , 与现场许多参观者一样 , 罗锡文也禁不住拍了几张照 , 脸上露出笑容 。 不到三个小时 , 50亩地已经作业完毕 。
文章图片
在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 , 无人旋耕机正在作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 , 拖拉机、插秧机的出现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中解放了出来 , 但罗锡文觉得远远不够 ,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我的学生抢着开拖拉机 , 新鲜啊 , 现在你让他们开都不愿意了 , 因为开久了特别累 。 ”这也是他搞无人农场的初衷之一 , 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 进一步将农民解放出来 , 缓解如今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一晃眼 , 罗锡文已经在这个项目中摸爬滚打二十年 。 2001年项目开始之初 , 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农机导航产品 , 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导航技术与装备 , 国内农机导航系统全部依赖进口 , 而且价格昂贵 。 从2003年起 , 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卫星定位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的系统研究 。
“农机精准导航是智能农机装备的重要支撑 。 ”罗锡文告诉采访人员 , 它可以提高作业质量、作物产量、土地利用率和农机利用率 , 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 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 不过 , 国内农机自动导航作业面临着三大关键技术问题 , 分别是精准定位难、导航控制难、系统集成难 。 比如说 , 天气原因卫星信号遮挡 , 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多变 , 都会给农机自动导航作业带来麻烦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