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芯片、工业政务云、B端落地 汤道生谈腾讯CSIG三年变化( 三 )


由腾讯研究院撰写的《2021云上智能白皮书》显示 , 2020年一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 , 中国用云量指数增长57%、赋智量指数增长93% , 赋智量增速明显高于用云量 。 在行业上云的基础上 , 智能化进一步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 云智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 。
自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再次火热以来 , 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特别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特定任务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
虽然基础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仍需时日 , 但依托现有技术积累 , 人工智能已经在经济社会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 很多AI企业初期都致力于某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 , 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 。
以疫情期间为例 , 汤道生表示 , 腾讯推出很多SaaS产品——包括腾讯会议、企业邮箱、腾讯文档等 。 目前腾讯会议用户数接近2亿 。 过去一年 , 用户参会次数超过40亿 。 今年腾讯会议进一步与腾讯文档、企业微信等应用深度协同 。
自有生态之外 , 外部TO B企业是更为重要的客户群体 , 以“果链”企业富驰高科为例 , 目前腾讯优图AI实验室与富驰高科合作 , 利用视觉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 , 通过工业质检一体机替代肉眼识别 。 上海富驰高科是一家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产品专业制造商 , 其工艺可以制作结构复杂、表面精度很高的小型精密零部件 , 在汽车、消费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大受欢迎 。
谈到与富驰之间的合作 , 汤道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富驰高科的工艺AI模式可以被较好地复制 , 其本身也是非常具规模的苹果零部件供应商 。 在选择零部件AI质检合作方的过程中 , 不是每一类都适合通过AI进行自动化升级 , 腾讯尝试过不同类型 , 发现MIM(金属注射成型)领域有很多小的金属零部件 , 其需要识别的缺陷可以通过AI解决 , 又因离散制造业有很多小零部件 , 该领域也是落地最多的场景 。
因此未来 , 汤道生预测在该领域可以通过富驰高科这样的案例与更多厂商适配不同大小与形状的零部件 , 沿着这样的方向更容易做到规模化 。
今年7月 , 腾讯云与宁德时代合作打造体系化全流程AI生产力 , 推动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 , 腾讯云通过提供云底座、物联网 , 助力离散制造能力 , 维保设备、预测缺陷 。
汤道生表示 , 目前腾讯云服务的客户除了大型与集团型企业以外 , 也有腰部中小企业 , 以及开发者或个体用户 , 使得三年来CSIG的业务战略变得越来越清晰 。 至于从个性化解决方案到标准化解决方案的进化升级 , 汤道生表示仍需一个过程 , 但具体时间尚无一个明确的数字 , “刚开始会去摘一些比较容易摘的果子 , 随着技术的迭代 , 原来不敢碰的现在也敢了 , 但腾讯会持续聚焦在基础底层平台 , 更多个性化支持是由行业合作伙伴来提供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