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快递面单被曝明码标价售卖致隐私泄露 律师: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采访人员/王晶
随着今年“双11”的开启 , 快递隐私安全问题再度被关注 。
近日 , 有媒体报道了多起由快递面单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 , 即诈骗分子按照每单几元钱的价格 , 就可以买到包含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详细个人信息的快递单 , 随后以此勒索、诈骗 。 对此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一舟表示 , 该行为涉嫌构成犯罪 , 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接下来 , 相关部门应及时督促快递企业与其从业人员签订寄递用户信息保密协议 , 明确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 。
文章图片
图1/1
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快递面单倒卖屡禁不止 根源在各环节利益驱使
快递面单倒卖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 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不少网友“吐槽” , “必须彻查 , 彻底根治!”“感到自己‘裸奔’了” 。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陈文明指出 , 其根本在于利益的驱使 , “一条快递单信息的流转往往要经过很多环节 , 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 ”他向采访人员举例 , 比如快递单信息买卖市场源于淘宝网店的“刷钻”需求 , 即通过制造虚假交易量来提高网店信誉度 。 此外 , 买卖的快递单信息还会被用于电话营销 。
刘一舟分析 , 如果非法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了公民合法权益 , 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非法获取、出售涉及行程轨迹、通信内容、财产信息达到50条 , 或者涉及通信记录、交易信息达到500条 , 或者涉及其他公民个人信息达到5000条的 , 还将涉嫌构成犯罪 , 被追究刑事责任 。
实际上 ,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对此已有规定 ,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 , 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 , 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 , 定期销毁快递运单 , 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 在11月1日刚刚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明确 ,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不过 , 黑色产业链的衍生 , 并非一朝一夕 。 此前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有些快递公司也会使用一些技术手段隐藏关键信息 , 比如 , 隐去姓名中的一个字或者隐去手机号码中的某个字段 , 但并非所有快递公司都采取这样的做法 。 刘一舟认为 , “双11”期间快递量爆炸式增长 , 更会让个人信息陷入无法获得全面保护的风险 。
调查:贩卖个人信息违法成本较低 鲜有商家处罚
黑色产业链上牵扯各方利益 , 庞大黑产背后 , 到底谁该担主责?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