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快递面单被曝明码标价售卖致隐私泄露 律师: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 )


“双11”提前开战 , 不少快递员常在分管小区内忙至深夜 。 11月1日晚上7点 , 采访人员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区看到 , 很多等待取件的快递上并未使用“隐私面单” 。 “隐藏号码其实对我们来说 , 是很不方便的 , 影响派送效率 , 而且用户使用那种(‘隐私面单’)的也比较少 。 ”一位快递员这样告诉央广网采访人员 。
另外 , 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即使有消费者使用了“隐私面单” , 快递员也会把电话写在快递盒上 , 方便取件时查验 。 而在接受采访时 , 一些商家也称 , 快递公司并没有提供给卖家这方面的服务 。 除此之外 , 信息泄露除了快递环节 , 还可能是电商 , “就目前的经验来看 , 贩卖个人信息违法成本较低 , 鲜有商家因此受到处罚 。 ”陈文明接受央广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称 , 为了应对个人信息泄露难题 , 从2017年起 , 部分快递企业和平台就尝试推出“隐私面单” , 但几年来使用率在逐渐下降 , 原因之一是一些快递公司 , 尤其是以网点加盟为主的公司重视不够 , 投入少 。
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 , 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800亿件 , 快递行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 “个人信息的保护 , 需要从立法上建立制度” , 这是刘一舟反复强调的观点 , 在市场活动中制定规范 , 在执法中进行追责 , 只有多维度联动 , 才能确保个人信息在合法前提下被正当收集和使用 。
对于11月1日刚刚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刘一舟分析认为 , 惩罚力度较以往有所加大 , 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 , 可能会被暂停或终止服务 , 面临大额罚款 , 以及潜在的市场禁入 。 对于违法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
律师建议:消费者应留意自己在不同平台上披露信息的使用方式
屡禁不止的背后 , 是利益的驱使、市场的巨大需求 , 还有部分快递公司的监管不力 。
据媒体报道 , “快递面单”倒卖后 ,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 , 用“快递遗失 , 商家理赔”“商品损坏 , 联系退款”等为“诱饵” , 实施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 让不少消费者损失巨大 。 “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后 , 企业必须直面相关义务和责任 , 对个人信息保护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 ”刘一舟表示 , 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 将促使这些物流企业加强个人信息处理流程管理 , 确保内外都建立起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