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海洋科考史的首位女首席科学家 , 参加了近20次海洋科考 , 其中有11次担任首席科学家 , 参与了蛟龙号深潜等重要科研任务 , 是名副其实“乘风破浪的姐姐” 。
“我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研究 , 我的工作也是一样 。 只有到深海大洋把真正的矿给找出来 , 把海底的矿石端出来 , 才是作为一个探矿者终极目标 。 ”她论坛现场 , 韩喜球还援引袁隆平先生的名言称 , “书本和电脑很好 , 但是书本和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 , 只有田里才能长出水稻 , 所以肯定要到田里去 。 ”
韩喜球喜欢把每年的出海科考比作“龙宫寻宝” 。 2005年 , 中国“大洋一号”首次横跨三大洋作环球科考 , 她参与其中 , 并担任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段的首席科学家助理 , 在这里她所在的团队在西南印度洋探测到了非常显著的热液异常区 。
此后3年 , 韩喜球等人开展了19次大型科考活动 。 2007年 , 在上级的推荐下 , 她被任命为了第三航段的首席科学家 。 在此之前 , 如此大型的科研活动 , 我国从未有女性科学家担任负责人 。 在这一年 , 她才刚刚38岁 。
2008年初 , 在荒凉的西南印度洋上 , 韩喜球等人找到了一条长达6000公里的海陆中脊 。 在这块海陆脊背上 , 韩喜球发现了100多米宽的“黑烟囱” 。 随后 , 她们先后又找到了4个“黑烟囱” 。 至此 , 我国取得了海洋热液矿床的开采权 。 在世界大洋科考领域 , 中国人走在了第一梯队 。 2011年 , 经国际海洋法认定 , 中国获得了西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勘探权 。
2019年 , 她获得由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新闻共同颁发的2018年度女性传媒大奖 , 主办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她是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学家 , 更是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 在这个男性绝对主导的行业 , 她不但登上了科考船在广袤的大海上直面波塞冬的怒吼 , 还遨游‘海底两万里’ , 为中国乃至全人类探索海洋作出自己的贡献” 。
在发表领奖感言时 , 她表示“传统认为海洋是男人的战场 , 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 上天入海 , 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 ”
跨界女首席科学家曾凡一:成功女性背后 也有伟大的男性
她论坛现场 , 马奎特、莱维特等参会科学家 , 都直接提出了在科研领域 , “女性能顶半边天” 。
另一方面 , 男性与女性的互相理解、扶持也非常重要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课题组长、首席科学家曾凡一谈到自己在科研家庭的成长经历时说:“人们常说 , 成功的男性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 反过来说 , 成功女性背后也有一位伟大的男性 。 男女都能成功!”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短片|马蜂窝推出《你咋不上天呢?》,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牙膏管|太空跨年是什么体验?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科学密探
- the|美CDC缩短新冠隔离时间被指从遵循科学变成了遵循CEO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