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禁止对麻瓜使用全息术!( 四 )


简单来说 , 全息技术有点类似于将影像重新编码 。 这里涉及到相干光的干涉效应 。
通过分光镜将激光分成两束 , 一束打在物体上 , 而另一束被称为参考光的则直接作用在全息胶片上 , 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满足相同的频率、振动方向 , 和恒定的相位差 , 即为相干光 。
它们共同在胶片上形成独特的干涉条纹图样——?????????????这就是?????????????记录物体影像的关键“密码” 。 (如果对什么是干涉条纹没有概念 , 可以联想一下油膜被阳光照射显示出的五彩斑斓的图案 。 )
要想解开密码 , 则需将与参考光相同的光线打在胶片上产生衍射 , 即可重建出物体的立体像 , 让观看者的眼睛接收到以假乱真的虚像 。

全息|禁止对麻瓜使用全息术!
本文图片

利用相干光干涉效应制造全息图的过程 。 由分光镜将光分成两束:打在物体上光线和参考光 。 共同作用 , 形成能被胶片记录的干涉图样 。 实验室中的激光是能够满足相干性的理想光源 。 两个独立的普通光源则不能形成相干光 , 因此无法形成干涉条纹 。 来源:Wikipedia

全息|禁止对麻瓜使用全息术!
本文图片

重建物体的立体像的过程 。 来源:Wikipedia
不难理解 , 比起普通摄影技术 , 全息技术可被视为一种有潜力储存海量视觉信息的方式 。 只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 , 科幻片里炫酷的空气全息成像在现实生活中还较为罕见 。
现在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一些全息产品 , 也仍然比较倚赖于特定的介质 , 如屏幕等 。 这样看来 , 比起昂贵的真·全息术 , 佩珀尔幻象也算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最简易操作法了 。
 
数百年前那些看上去故弄玄虚的幻术表演在今日看来 , 对科学和艺术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各类早期光学设备为幻灯机、照相机、摄影技术的出现打下基础 , 而充满神秘和猎奇色彩的演出传统流传至今 , 以电影、戏剧、鬼屋、魔法乐园等形式吸引着好奇心不减的现代人们 。
有人说 , 科学的世界没有魔法的位置 , 但换个角度想 , 科学又何尝不是一种“魔法”呢?用可依据的理论支持 , 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 , 带来奇妙的感动 , 这就是科学的恒久魔力吧 。
Reference:
https://www.twowaymirrors.com/peppers-ghost-illusion/
https://skullsinthestars.com/2016/12/20/dircks-and-pepper-a-tale-of-two-ghosts/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z44458/phantasmagoria-were-the-18th-century-suicide-scary-theaters-that-gave-us-movies--2
https://hauntedpalaceblog.wordpress.com/2013/03/17/phantasmagoria-the-eighteenth-century-horror-show/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