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滚动|媒体调查推销信息扰民问题:“双11”还没到,短信电话轰炸已至( 五 )
处罚少威慑力不大
治理仍需多方协作
10月25日 ,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 ,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行政指导会强调 , 各主要电商平台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 承担起平台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 , 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民法典、《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 认真履行依法经营电信业务承诺 , 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 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安宁权 。
这并非官方对营销短信问题第一次发声 。 今年“6·18”大促期间 , 工信部就曾发布消息 , 提出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尽快遏制垃圾短信蔓延趋势 。
实际上 , 无论是民法典还是《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都明令禁止擅自发送商业营销短信这一行为 。 而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 , 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 , 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的 , 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那么 , 在官方关注与法律规定的双重压力下 , 电商对消费者的“轰炸”为何仍屡禁不止?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看来 , 短信营销违法行为隐蔽 , 查处有难度 。 一些平台随意改号 , 使得垃圾短信更具隐蔽性 , 增加了监管和溯源的难度 。 同时 , 监管技术和治理水平也有待提升 , 治理短信营销 , 光靠行政执法不行 , 需要政府、企业、电信运营商、公民、行业协会形成合力 。
“营销短信无孔不入背后多是发送方的利益考量 。 大数据时代 , 浏览即‘留痕’ , 绘制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送不再是难事 , 广撒网的营销短信 , 又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触达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 。 ”任超说 , 对商家来说 , 短信推广是精准度极高且低成本的营销手段 , 因此很多商家对此乐此不疲 。
任超说 , 尽管擅自发布营销短信已成为普遍现象 , 但却鲜有企业和商家因此受到处罚 , 而且顶格3万元的罚款 , 在可观的利润预期面前 , 威慑力也不大 。
在张韬看来 , 治理营销短信是一项系统工程 , 很难一蹴而就 。 过量电信营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比如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打法律的擦边球 , 用户维权的时间成本与预期效果极其不匹配 , 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还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等 。
姚志伟建议 , 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非法采集、过度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等行为的惩罚力度 。 同时 , 针对电商平台和电信企业双管齐下 , 从源头进行治理 。
“商家群发短信是依托电商平台获取的用户信息 , 而群发行为则是通过电信企业进行的 。 电商平台可以利用虚拟号码的技术 , 探索防止店家获得消费者真实号码的模式 ,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 当然 , 由于网络交易的环节比较长 , 且涉及店家、快递等多个主体 , 这种模式的实现具有一定难度 。 同时 , 电信企业也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 对高频电话、短信进行检测 , 必要时可以进行拦截 。 ”姚志伟说 。
推荐阅读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IT|美FAA正在调查一段有争议的坠机视频
- 媒体|贵阳“融媒大脑”平台发布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手机|又一台Realme XT手机在印度起火 公司正在调查此事
- the|流媒体大战白热化:明年美8大媒体集团内容开支将达1150亿美元
- 预期|调查:小米12/12 Pro/12X三箭齐发,符合你的预期吗?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实控公司涉嫌传销被调查,加盟商:拉人头、疯狂囤货、盈利机制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