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科学好故事|申请加入星系俱乐部:人类搜寻外星生命技术史

来源:aeon
撰文:Pam Weintraub
翻译:叶子

新浪科技|科学好故事|申请加入星系俱乐部:人类搜寻外星生命技术史
文章图片
图1/3
图为人类拍下的第一张系外行星的照片 。 这颗行星距地球约200光年 , 质量约为木星的五倍 , 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旋转 。
一代又一代地球人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存在吗?假如不是 , 那我们是应该感到激动呢、还是恐惧呢?
1686年 , 法国科学家伯纳德·丰特奈尔在著作《世界的多元性对话》中提出了一条启发性的推测:“如果地球上拥有如此多的生命 , 而其它星球却空无一人 , 那未免太奇怪了 。 ”他还提出 , 外星生物也许会试图与我们沟通 , 甚至借助某种先进的飞行方法造访过地球 。
自此之后 , 每一代人都曾使用过自己的方式、试图与外星生命进行联络 , 这也一直是各个时代的技术主题 。
1818年 , 德国数学家高斯提议用“回照器”联系外星人 。 这是他设计的一套由镜面组成的系统 , 可通过反射阳光发射编码信号 。 等到早期电灯发明之后 , 法国发明家查尔斯·克罗斯提出 , 可以通过放大灯泡的体积、用光束将信息发送到金星或火星上 。 到了1900年 , 尼古拉·特斯拉写道 , 利用最新发明的射电波 , “行星际沟通已经进入了可能实现的阶段” 。 仅过了一年 , 他就报道称自己探测到了疑似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号 。

新浪科技|科学好故事|申请加入星系俱乐部:人类搜寻外星生命技术史
文章图片
图2/3

然后研究就在这里卡住了 。 即使技术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 但时至今日 , 射电依然是搜索外星人的主要媒介 。 在特斯拉提出利用射电波搜索外星人一个世纪之后 , 参与地外智慧生命搜寻(简称SETI)的研究人员仍在用天线扫描夜空 , 试图捕捉来自其它世界的人造射电信号 。 在这些努力下 , 统计学上限不断缩紧 , 还出现了几次假警报 , 令人短暂地兴奋了一下 , 但大多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
要想让SETI再次开始发展 , 需要的不仅是某种特定的新技术 。 更重要的是 , 我们要以全新的角度、将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 。 “我向来不太支持所谓的‘灯塔SETI理念’ , ”罗切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亚当·弗兰克表示 , “这种方法的基本理念就是等待别人通过射电信号发信息给你 。 但我觉得也许没人想这么做 。 ”以弗兰克为首的一些研究人员采用的是另一种不同的搜索方法 , 侧重于寻找外星人的“技术特征” , 即外星技术在改造环境时留下的痕迹 。
从SETI向“技术特征”的转变将改变我们对地外生命的想象 。 正在兴起的技术特征科学也重新引发了一场沉寂已久的争论:要想与外星人联络 , 我们是否需要停止“只听不说”的传统做法、开始主动向外发声?如果我们向宇宙宣告自己的存在 , 会不会造成地球的毁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