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三 )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6/39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7/39

水手九号(1971年 , 美国)传回了7329张火星照片 , 绘制了火星85%的地图 , 分辨率为1–2千米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8/39

海盗号(1976年 , 美国)以探寻火星表面生命为目标 , 完成了环绕+着陆火星探测
第一阶段为什么要告一段落?因为此阶段的火星探测主要有两个国家参加:美国和苏联 。 他们围绕着谁第一个到达火星、谁第一个着陆进行竞赛 , 这种竞赛成为了第一阶段火星探测的主要动力 。 但随着竞赛的第一名归属确定之后 , 接下来自然进入了一个没有驱动力的沉寂期 。 所以 , 1977年到1990年间基本没有火星探测的任务 。 仅苏联有两次对火星的“福波斯”(Phobos)探测任务 , 但最终也没有成功 。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9/39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10/39

福波斯二号(1988年 , 苏联)
从1991年到现在 , 火星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参与的国家变多 , 发展的驱动力也变了 。 不以竞赛的第一名作为主要驱动 , 更多的是以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发现作为火星探测的主要目标 。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讨论的“为什么要去探测火星”问题上来 , 回到了真正由技术和科学驱动牵引的道路上来 。
在接下来30年的时间里 , 有了很多著名的火星航天器 , 如凤凰号、洞察号等;在探测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拓展 , 由过去的仅着陆变成了着陆并在地面开展巡视 , 以美国的航天器为代表 。 在火星探测上美国一直走在最前面 , 是每个探测项目的第一个完成者 。 如下图所示 , 1996年的索杰纳号在有限的小范围内实现了区域巡航;2003年发射的机遇号、勇气号 ,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火星表面的巡视 , 巡视距离超过一个马拉松比赛的距离 。 机遇号的设计寿命虽然只有三个月左右 , 但取得的成就相当不简单 。 此外 , 还有后来发射的好奇号 。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11/39


新浪科技综合|科学大家|星辰大海:天问一号的奔向火星之路
文章图片
图12/39

勇气号、机遇号 , 好奇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