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神秘“深海鱼”,首次闯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处( 二 )
<5> 。
文章图片
图2/4
对深海狮子鱼的研究 , 为深海探测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 过去 , 我们的深海探测器寄希望于强硬的金属外壳来抵挡高压 , 但却从未想过 , 可以用一种软性材料来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 “造一个像深海狮子鱼那样的机器鱼 , 能行吗?”这个议题来到了浙江大学的李铁风团队的案头 。
文章图片
图3/4
“仿生鱼”潜入万米深海
李铁风 ,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在项目之初 , 李铁风及其团队就有了很清晰的思路: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 , 模仿在在马里亚纳海沟捕获的深海狮子鱼样本 , 来实现无需耐压外壳 , 便可潜入万米深海的仿生软体机器人 , 将深海的“狮子鱼之力”化作“机器鱼之力” , 以此遨游大海 。
2021年3月4日 , 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由浙江大学李铁风团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联合完成的研究工作——仿生软体机器鱼 。
在2019年12月 , 这条机器鱼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 , 随深海着陆器下潜到约10900米的海底后 , 在电池驱动下 , 按照预定指令拍动翅膀长达45分钟 , 成功实现了电驱动软体机器鱼的深海驱动<7> 。 而相比于12吨重的“深海挑战者号” , 这条鱼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文章图片
图4/4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 李铁风等人从超深渊的狮子鱼分散式骨骼和摆动的胸鳍中获得了灵感 , 实现了无需耐压外壳、电驱动人工肌肉的软体机器鱼 , 而这只是万米深海探索的一个小小起步 。
它为我们带来思路:是否能够利用本项研究的机器人和相关的海底作业平台 , 组成一类新型的潜水器 , 同各种各样的作业机器人配合 , 共同完成海底 , 亦或是江河湖泊底部的探测以及巡查任务呢?更进一步 , 又能否模仿深海狮子鱼的组织架构 , 来形成鱼群一样的机器人组织 , 在协同算法的支撑下 , 共同完成更加细致完整的探索工作呢?
也许 , 未来的深海探测工程都将被这样一条鱼所改变 。
11月6日腾讯科学WE大会 , 李铁风教授将带领大家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 。 一起来线上赴约吧!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20672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9%87%8C%E4%BA%9A%E7%BA%B3%E6%B5%B7%E6%B2%9F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ana_Trench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