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是科研需要 , 这些“第一”你都知道吗?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 , 此次航天任务的亮点在于 , 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个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 这对于太空探索 , 尤其是人类未来可能在太空生活 , 获得更全面、更可靠和更实用的科学证据 。
在世界航天史上 , 已经有50多位女性航天员参与太空探索 , 分别是美国、苏联、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航天员 , 她们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
在她们当中 , 有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还有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苏联的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也有在太空飞行和空间站停留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美国的香农·卢西德 , 为188天4小时14秒;也有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美国的梅·杰米森;还有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伊朗裔美国女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 。
中国也有两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 一位是刘洋 , 2012年随神舟9号进入太空 , 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 第二位是王亚平 , 2013年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 此次神舟十三号上天 , 王亚平再度披挂出征 。
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性不只是她们不可替代 , 也在于能让科学研究更具全面性和兼顾特殊性 。 如同地面上的生活和工作一样 , 太空中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也需要男女合作 , 而且女性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协同工作 。
同时 , 女性在太空也具有某些优势 。 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环境 , 女性体内有较高的雌激素 , 一些微量元素 , 如镁的代谢也比男性好 , 而铁的含量较低 , 因此不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 , 适合较长时间的太空生活 。
太空生活不会影响女性生理功能
当然 , 女性到太空也有特殊性 , 但这也正是探索太空以应对和检验太空探索特殊性的机会和实践 。 女性的独特生理机制极为重要的一个是 , 在经历了太空辐射和失重等种种与地面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后 , 会不会影响女性的特定生理功能 , 如生育 。
实际上 , 这种情况已经得到科学证实 , 太空生活和经历并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 。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于1963年6月16日乘坐东方六号飞船进入太空 , 执行了三天任务 , 返回地球后在当年11月3日与另一名男宇航员安德烈·尼古拉耶夫结婚 , 此时距离其进入太空4个多月时间 , 也距离安德烈上次进入太空(1962年8月11日到15日)仅一年多时间 。
1964年6月8日 , 捷列什科娃产下一女 , 是目前为止从太空归来后最快生育的女航天员 。 他们的女儿美丽大方 , 品学兼优 , 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生 。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