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腾讯WE大会来了:诺奖得主现场演示黑洞验证过程,视频号首次VR直播( 二 )


电池和储能是新能源时代和智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 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巨大的创新机会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与工程学杰出教授王朝阳是极速充电的开拓者 , 他关于全气候电池(ACB)技术的研究成果已被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采用 , 成为驱动奥运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
在演讲中 , 王朝阳分享了“10分钟内充好电动汽车”等技术难题的突破性进展 。 实现5分钟充电、让充电比加油更快是他的新目标 。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世界上占据的优势 , 王朝阳有自己的分析 。
他告诉界面新闻等媒体 ,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产能上占有巨大优势 , 在制造成本上应该也有部分优势 , 在电池PACK的成组技术上(CTP和刀片电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另外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和使用经验上也占有先机 。
除上述内容外 , “仅凭意念就能写字”也从科幻场景变成了现实 。
斯坦福大学克里希纳?谢诺伊(Krishna V. Shenoy)教授带领团队 , 首次破译了与手写笔记有关的大脑信号 , 进而将人脑中的写字意念转为屏幕中的一行行字句 , 准确率超过99% 。 在演讲中 , 他分享了这一神奇技术的背后原理 。 该技术也将帮助无法行动和说话的“闭锁综合征”患者更好地交流 。
谢诺伊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 , 脑机接口的下一个突破仍然会是性能的改善 , 让这项技术在使用便利性上有极大提高 , 比如说意念打字可以更快等等 。
“85后”的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是本届WE大会最年轻的演讲嘉宾 。 继2019年获得科学探索奖后 , 他在今年3月凭借“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的科研成果 , 登上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封面 。
他本次和观众分享的主题是 , 首个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处的中国软体机器鱼 , “我们对于未来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 就是把这种软体机器人应用在星球或太空探索中 。 ”
对于WE大会举办的意义 ,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李航表示 , WE大会上分享的前沿科学知识 ,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 , 但这并非大会的根本要义 , “相比起科学知识 , 一年一度来WE大会听讲的这种科学热情、科学精神更重要” 。
腾讯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 , 自2013年起 , 腾讯科学WE大会已连续举办9届 , 共邀请近80位世界顶尖科学研究者登台 , 包括13位数学物理学家、15位生命科学家及10位天文和地学家;累计近8000万人次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参会 , 2020年观看大会直播的用户超过2500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