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 近年已有不少传统媒体挺进新媒体战场 , 探索适合自身定位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 通过不断重构“策采编发”流程 , 持续打通“报网端微屏”传播模式 , “移动优先”成为媒体共识 , 用户意识深入人心 。
时代传媒也有类似的案例 。 近年来 , 时代传媒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 以流量改革为推手 , 坚持“移动优先” , 以APP为龙头 , 推动报刊、杂志与新媒体融合 , 创新内容表现形式 。 通过打造多样化、个性化、可视化的“融合产品” , 释放出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 。
2021年10月14日发布的《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提到 , “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新闻制作的智能化和发布、互动的智能化 , 正在催生新‘四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塑造媒体新‘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
文章图片
2020服贸会媒体融合展区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 , 媒体融合呈现了智能化、液态化特征 。 在智能化方面 ,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互联网进入主流媒体 , 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 部分媒体实现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 。 液态化方面 , 媒体新兴和传统部门优化组合工作获得实质性进展 , 组织活力得以彰显 。
《蓝皮书》认为 , 媒体融合已由增量扩张变为内涵拓展 , 进入智能融合、生态融合、柔性融合的新阶段 。
慢:保持定力 , 追求有价值的流量
媒体融合的下半场 , 该怎么走?
如今 , 一些市场化平台通过搜集、分析用户数据及浏览习惯 , 利用算法推荐技术 , 将信息精准地推送给用户 , 以此满足受众分众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 , 由此形成信息茧房 。 更有甚者 , 为吸引流量和注意力无视媒体伦理道德 , 严重扰乱行业秩序 , 对社会公德和主流价值观造成严重损害 。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深入抗疫一线 图源:视觉中国
用户有限的注意力被无数的端口瓜分 , 流量变成了稀缺资源 。 各类媒体不得不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 转为深度挖掘、专业化的比拼 , 以期吸引更多注意力 , 获取更大流量 。
在流量、质量面前 , 媒体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 。 在此背景下 , 媒体更应该做好“把关人”的角色 , 做好“新闻产品”的生产者 。 不论媒体融合在技术及手段上如何创新 , 都应当坚守优质内容为本 。 否则 , 过于商业化的“流量崇拜”将贬损和消解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
推荐阅读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媒体|贵阳“融媒大脑”平台发布
- the|流媒体大战白热化:明年美8大媒体集团内容开支将达1150亿美元
- 媒体播放器|内容付费来了 消息称抖音正测试短视频“赞赏”功能
- 智能化|2021,来“盘” | 5G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这十大标杆功不可没!
- 教室|广凌智慧教室融合管理平台:门禁、灯光一体化融合管理
- 媒体播放器|内容审核人员因PTSD起诉TikTok 律师称其遭遇报复性停职惩罚
- 测试|小米完成支持33W融合快充手机与充电器测试样机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