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 , 黑洞的类型中也应该存在一个“中间地带” , 即一个比恒星质量大、但又没有大到能被归类为特大质量的黑洞 , 但我们还没有最终证明这一观点 。 因此 , 目前的科学结果与人们普遍的理解一致 , 即黑洞只是由恒星形成的 , 最开始是超新星的产物 。 但是 , 我们真的能说黑洞是由恒星构成的吗?
卡尔·萨格安在谈到人类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是由恒星物质组成的” , 意思是构成人类的元素 , 如碳、氢、氮和氧 , 都来自于恒星变成超新星并将它们散布到宇宙的过程 。 因此 , 在这个层面上 , 我们是由和黑洞一样的物质组成的 , 都是恒星自我毁灭的分支 , 但人类和黑洞的对比也就到此为止 。 虽我们然知道很多关于人体运转工作的知识 , 但对黑洞是如何运作的却知之甚少 , 甚至对其中心发生的事情尚未有充足的把握 。
问题是 , 因为任何足够接近黑洞的物质都会被吞噬并消失 , 所以实际它的大部分区域并未由任何物质组成 。 在黑洞可怕而不同寻常的内心深处 , 是巨大的时空畸变 。 它们将大量物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密度压缩到一个超乎想象的小点上 。 黑洞颠覆认知的实例如此之多 , 以至于我们对传统物理学的理解在黑洞中心或奇点附近崩塌了 。 然而 , 反过来谈论这个问题 , 我们又可以说黑洞实际上由任何物质组成 。 它们由坍缩星形成 , 坍缩星又是由气体和坍塌的星云形成的 。
这些是基本的宇宙学过程 , 但若将它们回溯得足够远的话 , 它们——连同宇宙中的其他一切——都是从相同的原料开始的 。 理论上 , 如果你有办法把物质压缩得足够深 , 你就可以把任何东西变成一个黑洞 。 这根本就不可能 , 甚至在物理上和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 。 但这个想法来源于卡尔·史瓦西提出的史瓦西半径的概念 。 它给出了一个方程式 , 用来计算一个东西必须压缩到多深才能变成黑洞 。
最终 , 如果一个物体的物理半径被压缩到小于它的史瓦西半径 , 那么它就会做到这一点!所以 , 极端假设地说 , 如果我们所有的质量都被压缩得足够深的话 , 任何东西都可能是黑洞:像建筑物啦、汽车啦、棒球啦、铅笔啦 , 甚至是人类自己 。 地球也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黑洞 , 但在此之前 , 它所有的质量都必须被压缩成一个只有8.7毫米的小点 。 然而在现实中 , 我们不必担心 。 除非地球以某种方式变得比现在大得多 , 否则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由地球引发的黑洞 。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天文|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