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肺|“铁肺人”:活在铁罐子里,停电意味着死亡( 二 )



铁肺|“铁肺人”:活在铁罐子里,停电意味着死亡
本文图片

铁肺 | Jenni Konrad / Flickr
1928年 , 菲利普·德林克(Philip Drinker)和路易斯·肖(Louis Shaw)共同设计了铁肺 , 在首次临床应用中便拯救了一个8岁的小女孩 , 将她从呼吸衰竭的死亡边缘拽回 , 在当时引发了社会轰动 。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 , 铁肺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备 。 还有一个版本的铁肺改用胶合板制造 , 为了便于移动还加上了轮子 , 生产成本也从2000美元降到了100英镑左右 , 真正投入临床治疗 。 即使如此 , 铁肺依然供不应求 , 为了节省空间和治疗费用 , 甚至一度出现了多人铁肺 。

铁肺|“铁肺人”:活在铁罐子里,停电意味着死亡
本文图片

护士与铁肺中的小病人 | City of Boston Archives / Wikimedia Commons

铁肺|“铁肺人”:活在铁罐子里,停电意味着死亡
本文图片

即使有了铁肺 , 依然困难重重
理论上来说 , 大多数患者会在铁肺中待几周至几个月 。 在这期间 , 他们在铁肺的帮助下进行休养 , 需要饮食或者排泄时还可以暂时离开铁肺 。 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 , 最终他们可以完全自主呼吸 , 脱离铁肺 。 但少数更不幸的患者再也无法恢复自主呼吸 , 铁肺中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终身监禁 。
光看外观 , 我们也能想象到 , 在铁肺中的生活一定是艰难的 , 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只有10%至30% 。 在保持仰卧、不能移动的情况下 , 他们甚至会被自己的痰呛住 , 导致窒息 。 除此之外 , 为了应对停电 , 铁肺也设计了手动操作模式 , 但需要护士们在旁看护 。 一名铁肺使用者曾记录下停电时的噩梦场景:“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 , 你拼命地呼吸 , 却完全吸不动”;“我们说不出话 , 只能拼命弹自己的舌头来呼唤护士 。 整个病房就像是鸡圈 , 充满了弹舌的声音” 。

铁肺|“铁肺人”:活在铁罐子里,停电意味着死亡
本文图片

宣传铁肺使用的电影宣传照 , 发表于1953年 |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
1952年 , 哥本哈根爆发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 然而当地只有一台铁肺和六件铠甲式负压呼吸机 。 在绝境之下 , 当地医院决定尝试正压呼吸法 , 给病人配上人工导管或气管切开术 , 并让医学生连轴转地用手捏橡胶球来加压 。 他们发现 , 用上这种最简单的正压“呼吸机” , 患者的死亡率就能大幅降低到25%左右 , 远低于铁肺使用者的死亡率 。 现在医院里常用的各种呼吸机 , 大多数也应用了正压呼吸法的原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