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报道
“我们开发的阶梯微齿钻头和竖刃断屑钻头 , 使加工损伤由厘米减至0.1毫米以内 , 刀具寿命为国际先进产品的2倍以上 。 无论理论还是技术 , 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上 , 大连理工大学“精工利刃”项目负责人赵猛介绍 , 该校贾振元院士和王福吉教授团队研制的系列化工具 , 获授权国内专利46项、授权国际专利3项 , 已成功应用在运—20、歼—20、C919大飞机等关键型号 , 团队和多家航空航天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
科技成果转化、院士团队、重点实验室平台……观察今年大赛高教主赛道的参赛项目可以发现 , 从实验室走出来技术壁垒高、商业模式成熟、市场转化率高的项目越来越多 , 受到了投资人和评委的高度青睐 。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成果越来越多
如果中国的每一台工业设备都能够通过智能物联网联合在一起 , 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现在还无法实现?怎么才能实现?
“我们带来了清华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高能效工业边缘AI芯片及应用 , 把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相融合 , 打造一套全栈式的设备管理智能物联网(AloT)解决方案 。 ”来自清华大学的武通达介绍 , 基于10余年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经验 , 团队自主研发了世界第一款支持全稀疏度的人工智能芯片Sticker系列 , 致力于推动传统工业设备智能化升级 。 目前 , 已经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和A轮融资 。
“芯片、无人、激光、材料 。 ”连续担任了两届大赛总决赛评委、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投资主管、上海北斗七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监事徐登峰用4个词概括了高教主赛道三强争夺的33个参赛项目 , “都是科技含量高、技术壁垒高的项目 , 这些项目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 , 也将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 。 ”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我们最关注的点 。 ”总决赛评委、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说 , 大学生创业往往来自一些重点实验室、院士团队成果 , 有一些发明专利做支撑 , “技术的新颖度、未来的潜力 , 是我们很看重的方面 。 另外 , 创业还要有很好的商业模式 , 才能尽快进入市场、扩大市场” 。
一位总决赛评委对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的师生共创项目整体很有针对性 , 集中在精密加工、复合材料、高精尖装备方面 , 不少项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 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 , 这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 “教师的很多项目是学校拥有的专利 , 为了尽快转化 , 学校用比较低的价格和比较灵活的方式 , 推动成果转移到创业公司中去 ,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创业公司能够在市场上很快站稳脚跟的原因 。 ”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伟贤看来 , 通过大赛平台 , 很多过去躺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向了商业化和产业化 , 今年更是有大量高科技、有一定商业价值的项目 , 通过大赛被挖掘出来 , “大赛对于产业有很好的抬拉作用” 。
交叉融合才能走得更远
来自南昌大学的“气炭创循——酿酒废弃物微波气化高效处理装备创造者”项目 , 依托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科优势 , 首创了接力式微波驱动催化体系 , 其团队负责人王允圃拥有相关授权发明专利34件 , 发表相关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86篇 。 项目已在泸州老窖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 预计3年内投产两条生产线 , 可带动近100人就业 。
王允圃介绍 , 该项目推进近两年 , 吸引了工程、机械、经管等学科40多名本、硕、博学生加入团队 , 团队核心技术成员升学率高达90% 。
吴晓波认为 , 从本次大赛来看 , 互联网时代培养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 知识面非常宽 , 学习能力非常强大 , 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交叉性很强 。 “过去我们比较专业 , 主要在一个领域里深耕 , 而要创新创业 , 从技术变产品或服务 , 再走向市场 , 落地的过程绝对不是单一的技术研发 , 这些年我们的年轻人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 这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 ”吴晓波说 。
今年大赛首次实现了国际赛道与国内赛道的融合 , 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所国外院校的3000多个项目、近万名学生参赛 , 真正实现了中外学生同场竞技 。
用好投资人 , 为企业赋能
“我们不缺资金 , 我们真正想引入的是战略投资人 , 与我们一起把企业发展起来 。 ”在11月18日上午的小组赛快结束时 , 当被问到需要多少投资时 , 赵猛回答道 。
在徐登峰看来 , 好的投资人是企业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 要找到好的投资人 , 用好投资人 , 为企业赋能 。 “投资就是用资本把创业的人识别出来 , 用风险投资资本保护创业者的试错成本 。 很多案例都印证了这一点 。 ”徐登峰说 。
总决赛评委、广州大智汇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开亮认为 , 一个好的创业团队至少要具备3个要素:产品过硬、团队健康、财务健全 , 才能走得更远 。 产品过硬是指产品和服务市场容量足够大 , 产品有独特优势 , 能够时刻保持创新的思路和思维 。 健康的团队是指团队成员三观相同、能力互补、目标一致 , 并且有完善的决策机制 。 在财务方面 , 一个创业项目想要持久发展 , 一定要股权架构合理 , 财务规划完善 , 有充足的现金流 。
对大学生创业项目 , 徐登峰认为 , 首先要有好的团队、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设计 。 一旦创业成功 , 如果设计得不好 , 会影响创业企业的第二阶段发展 。 其次 , 要关注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的转化 , 着力推进市场“0到1”的突破 。 “投资人看项目 , 更关注被投资企业实在的业绩 。 ”
(张紫欣、连燕纯、黎鉴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广州11月18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9日第3版
【项目|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董鲁皖龙 于珍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解决方案|蓝思科技:两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工信部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解决方案榜单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电源|美国NASA计划启动月面反应堆电源项目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