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杨磊、付清朝、刘洋、熊伟、杨宇欣、张焕麟
编辑 | 高雅
2020年11月14日 , 科技智库「甲子光年」在北京举行2020「甲子引力」大会 。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前沿科技"专场上 ,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楠菲微电子董事长付清朝、炬佑智能CEO刘洋、临芯投资合伙人熊伟、黑芝麻智能科技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中芯聚源管理合伙人张焕麟等嘉宾参与了"国产芯片如何构建自己的"硬核"壁垒"主题圆桌 。
圆桌现场实录如下:
杨磊:大家好 , 今天这个题目《壁垒》特别硬核 , 也特别应景 。 刚才张总讲的做芯片必须帅 , 我们坐了一排帅大叔 。 芯片行业不是只有男人热爱 , 应该是美女们热爱的一个行业 , 因为帅大叔非常的多 。 刚才我还听到一句话 , 印象特别深——有信仰的团队不会失败 。
我在半导体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 , 从博士开始 , 将近25年的时间一直在半导体行业 , 从最开始研发到第三方再到跨公司并购整合 , 看到整个行业的风云变幻和变迁 , 感受颇深的是壁垒非常重要 。
在座各位都是有无敌的武功 , 走在前台的三个创业者 , 后台还有两位投资人 , 先让大家做一个介绍 。
付清朝:我是深圳市楠菲微电子的付清朝 , 我们做的主要是网络芯片:包括网络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等 , 主要面向网络连接交换和数据中心应用 。
我们公司客观来说并没有在江湖上闯荡 , 2015年成立 , 就像杨总说的 , 一直想躲在深山里面练武功 , 总想着在深山练出绝世武功后出来再出来扬名立万 。
听了今天的分享 , 感触很深 , 做芯片一定要主动接近应用 , 和应用结合 。 我认为壁垒分两个层面吧 , 一个是要翻越的壁垒 , 但同时提供了固定成熟的市场 。 另一个更重要 , 是建立我们的壁垒方面 , 这离不开创新 , 特别是和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 。
刘洋:感谢甲子光年给我这个机会 , 特别感谢杨磊总 , 杨磊总也是行业的大咖 。 我是上海炬佑智能公司的创始人、CEO刘洋 。
我在芯片行业也算一个老兵 , 有25年的经验了 , 是当时微电子第一届毕业生 , 但那时国内并没有什么芯片设计机会 , 我当时只能出国 , 在国外日本、美国、欧洲的跨国公司做过很多年的工作 , 之后回国创立炬佑智能公司 , 我们公司专注于三维感知芯片和系统的产品开发 , 特别是针对机器人、人脸识别和智能IoT等应用 。
熊伟:大家好 , 我是临芯投资的熊伟 。 临芯投资应该是国内最早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机构之一 , 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在做集成电路产业的并购和投资了 。
我们的团队全部来自于产业 , 我们的定位是专注于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平台 , 以打造产业链和生态圈为己任 , 以投资带动产业合作与整合 。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九个IPO , 全部集中在集成电路领域 , 上个月我们刚close一个40亿的重组项目 , 谢谢 。
杨宇欣:大家好 , 我是黑芝麻智能科技杨宇欣 , 我们专注于高性能车规级自动驾驶核心计算芯片 。
大家现在也都知道自动驾驶离我们越来越近 , 以特斯拉为主的汽车企业把这些技术更快速地引入到大家的生活中 。 我们希望黑芝麻提供的高性能芯片计算平台能够推动国内车厂尽快去部署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
我们开玩笑说自己的团队是一堆老炮创业 , 做了20年芯片和20年车的人一起做事 , 我们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世界领先的芯片公司 , 谢谢大家 。
张焕麟:大家下午好 , 我是中芯聚源的张焕麟 , 中芯聚源是中芯国际旗下的投资平台 , 从2014年到现在 , 我们总共投资了120家企业 , 专注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这个行业里面的 , 从上游的材料 , 到设备 , 制造 , 服务 , 到下面的芯片设计公司 。
我们的目的 , 就是培养在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产业产业 。 今天甲子光年邀请的队伍特别融洽 , 刚才演讲大咖张文是我们一起参与支持的企业 , 付总的企业也是参与支持的企业 , 杨总的黑芝麻我们天使轮就参与了 。 我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支持刘总的炬佑智能 。
杨磊:聚焦到"壁垒"这两个字 , 在座各位都是在行业里面从业多年的老兵 。 半导体这些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 从无人问津到今天非常火爆 , 一方面是中国人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成熟 , 这里面还要感谢特朗普在后面狠狠踹了我们一脚 。
我想请诸位从各自的角度谈谈自己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的认识 , 前面有人已经讲过了 , 可以讲一些新的观点 。 再一个从各自的角度讲一下中国芯片公司的致胜法宝是什么 , 先请三位创业者讲 , 投资人在后边给你们补充 , 我们就是敲边鼓的 。
文章图片
付清朝: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 结合我们企业自身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 中国芯片想建立自己的壁垒 , 肯定是个挑战 , 也存在机遇 。 我们从设计创新方面做一些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 而且这已经在发生 。
在中国芯片产业 , 许多在新兴应用需求牵引下产生的芯片创新设计在国内是很活跃的 。 在网络芯片方面 , 我们做了一颗定制增强功能芯片 , 这个芯片已经在有关单位试用 , 效果良好 , 用户认为这已经超越了跟随国外去做 , 而是创新的产品 , 可以推向全球使用 。
现在国外在提DPU的概念 , 也叫智能网卡 。 DPU很难有统一标准 , 因为不同的数据中心应用对DPU的卸载计算需求不尽相同 , 这就要求针对性设计 , 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 中国有最大的应用 , 是最具有定义能力的 , 在这个方面加强投入 , 创造壁垒是可能和可行的 。
刘洋:随着现在中国的发展 , 特别杨磊总讲到美国特朗普踢了我们一脚 , 也让我们警醒到我们还是比较缺基础科技产品的 。
整个中国在过去发展的很好 , 但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 , 特别是核心基础之一的芯片还差的很远 , 虽然我们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做 , 但是跟国外的巨头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 现在中国的芯片虽然很火热 , 但其实只是开始 , 随着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 , 中国芯片产业的规模会十倍 , 百倍的增长 。
谈到中国芯片 , 我很同意付总说的 , 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 特别是从传统的复制日美市场 , 变成我们主导 , 特别是应用方面 , 在某种程度已经是领先世界 。
随着应用的领先 , 很多应用的公司对芯片的要求也更明确 , 所以我们在国内做芯片创业的公司有很好的先决条件 , 我们不需要单纯的跟随国外 , 等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 我们国内很多应用公司已经是世界顶级的 , 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 。
杨宇欣: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 对半导体行业来说 , 这是最好的时代 , 也是最坏的时代 。
一方面是政策和资本 , 确实是像刘总说的 , 中国市场在技术领域已经引领全球 , 就像我们做的自动驾驶 , 大家都在讲半导体替代进口 , 但我们在很多应用领域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
自动驾驶这个领域 , 我们现在是在跟全球赛跑 , 而且至少已经领先了半个车身的机会 。 很多全球芯片巨头也是借助本国产业在全球领先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 因此 , 无论是新基建 , 智慧城市 , 还是自动驾驶等等领域的新的应用发展 , 中国可以做到领先全球的局面 , 这是大家应该把握住的非常好的时机 。
另一方面 , 加上借助政策扶持 , 优秀投资人的助力 , 我相信我们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十年 , 二十年内 , 共同把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到领先全球 。
张焕麟:看全球大的半导体公司都是有血统的 ,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巨头 , 都是因为有系统公司的支撑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半导体今天的发展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 从天时上来说 , 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时候 , 已经有很强有力的世界级公司 , 比如华为 , 之所以中国有海思 , 就是因为华为作为系统公司的带动 。
中国有格力、有美的、有联想 , 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公司 , 他们对于供应商的要求、对于芯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以前他们只是依赖国外的方案 , 今天对于芯片有自己的要求 。
这就给我们的创业公司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 这也是地利 , 我们创业公司紧贴着大的系统客户 , 紧贴着市场 , 我们就可以做到远隔太平洋、远隔中亚以外的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做不到的事儿!
现在国内有大量的人才回流 , 中国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 这是人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 我们唯一缺的就是时间 , 假以时日 , 中国半导体的发展绝对是全球最领先的 。
大家说现在是中国半导体的黄金十年 , 我看不只是十年 , 这个周期要长很多 , 二十年 , 三十年 , 都是有这样的机会 。 我觉得这个时间 , 再加上刚才说的太平洋壁垒 , 喜马拉雅的壁垒 , 都会给我们行业带来很好的机会 。
熊伟:我们拿例子来说 , 看看国内最顶尖的集成电路公司他们是什么成立的 , 澜起成立于2004年 , 中微和芯原成立于2001年 , 兆易成立于2005年 , 他们通过十五至二十年的时间才做到国内、国际一流 , 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 。
包括像在座的付总楠菲微他们虽然成立时间不长 , 但团队在一起做类似的产品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 做出过很出色的产品 。 所以说优秀的半导体企业一定得经过时间的磨砺和沉淀 。
第二点 , 我们继续拿澜起来举例 , 他们从2004年成立开始就立志于做内存缓冲芯片 , 当时还是DDR2时代 , 有十几个厂商在做这一块 , 这个产品门槛很高 , 研发的周期又非常长 , 公司得先活着 , 他就做了另一个STB产品线来提供现金流 。
到了DDR3的时候 , 他坚持了下来 , 全球只有三家厂商在做了 , 他的份额开始提升 , 到了DDR4 , 全球只剩两家公司在做 , 他已经做到了全球老大 。
可以看到 , 十年以上的时间才从零做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 芯片要做到极致是很难的事情 , 要不断的迭代 , 持续不断地满足顶级客户的需求 。
因此我们说 , 致胜的法宝 ,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 看准之后坚持 , 再坚持 , 巧妙的坚持 , 这是我的看法 。
杨磊: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 , 我给大家再提炼一下 ,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应用需求或者是场景 。 第二个关键词是时间 。 第三个关键词是坚持 。
在座各位都提到了中国最特殊的地方是有客户的应用需求 , 我来讲一下自己的体会 。 我进投资这个行业大概是十二年前 , 那时候投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 , 会被很多人嘲笑 。 大家潜台词是 , 你投什么中国科技公司 。 其实那会儿投的公司也挺苦的 , 说白了是靠比你便宜、比你差 , 凑合着能用去打市场 。 我们早些年投的兆易创新 , 就是这样逐步走出来的 。
黑芝麻是北极光近些年孵化的一家科技公司 。 黑芝麻的产品已经做到了全世界最领先 , 比Intel的性能好16倍 。 当你看到这个曲线的时候 , 你会很兴奋 。 我们之所以能够这么做 , 确实是运气非常好 , 遇到了代际更迭 , 踩到了点儿 。 Intel是上一代技术 , 我们做的是新一代技术 , 新一代技术和原来的技术就是会有十倍的差别 。 以色列也有很强的技术 , 但他们没有那么多下游企业可以深入地打磨 , 我们有客户天天在一起磨产品 。
我在2017年造了一个词——场景定义计算 , 未来很多机会都在于场景的分化 , 由场景分化产生了为不同场景而定制芯片的机会 。
第二个关键词时间 。 张总讲到了半导体产业其实需要时间 , 十年磨一剑 , 这个时间我们有幸看到恒玄从成立到上市 , 已经非常短了 。 我也看我们投资的公司 , 原来至少是十年上市 。
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分析 , 所有中国半导体的上市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时间是十一年 。 今天资本市场的改革 , 我们有一堆公司要么是已经上了 , 要么是在申报的过程中 , 我觉得这个时间可能缩短到六至七年 。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 每一代新产品都会打掉一些竞争对手 , DDR2、3、4 , 每一代都会有人倒下 , 也有人挺在那儿 。
第三个是坚持 , 大多数半导体创业者看着都极其憨厚 , 其实满肚子心眼 , 就是闷头干自己的事 , 抬头一看跑道上又倒下俩陪跑的 , 低头接着跑 。 半导体行业就是这样 , 不能天天拿着PPT到处宣传 。 十年之后留下来的只剩你们 , 憨厚的大叔笑了笑接着往前走 。
我想把刚才场景这个问题再细化一下 , 有做网络的 , 有做传感的 , 有做数据处理的 , 诸位讲一讲针对客户的需求 , 应用场景 , 你们在做什么样的优化?
付清朝:刚才我也讲了场景的具体例子 , 比如说原有一颗芯片加个CPU来干的事情 , 增加的其余部分 , 干的只是10%的功能 , 但增加了很多成本 , 在用户共同定义下 , 我们把这个功能在一颗交换芯片进行了卸载 , 对传统的网络交换芯片进行了增强 , 满足了应用需求 。 这个就是我理解的创新 , 场景驱动的创新 。
另外提到时间 , 我还想到了速度 , 天下武功 , 唯快不破 。 当我们积攒到一定的能量 , 到达厚积薄发之时时 , 这个时候竞争的就是看谁的产品快 , 谁对市场的响应快 。 今天在座的也有资本 , 快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
当然我们更期待能和资本进行良好的合作 , 我们期望的资本不是快进快出的资本 , 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干成一个百年老店 。 大家合作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
刘洋:场景 , 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 我也对杨磊总说的很有同感 。 我自己在日美欧都做过 , 那边的很多资深技术大拿年岁大的八十多岁 , 小的也有六十多岁 。 因为半导体行业在国外已是夕阳产业 , 在中国还是朝阳产业 , 还是要靠更年轻的20多岁的去努力 。
谈到怎么去超越 , 就是把场景吃透 , 国外企业单从做一款芯片来说还是比我们做的好 , 怎么追 , 比较难追 , 但是唯一可以加速的就是把场景吃透 , 我一直说田忌赛马 , 一匹马跑的快 , 我还有第二匹马 , 第三匹马 , 对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提供一套方案 , 不只是一款芯片 。 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做 , 也跟我们市场相关 。
比如我们做3D感知这一块 , 跟智能IOT的公司合作 , 单纯做3D传感器的国外有很多家 , 虽然我们在努力 , 但还是有差距 。 但正如刚才杨磊总提到的 , 我们尽量跟客户紧密合作 , 把客户吃透 , 客户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 不仅在手机行业 , 而是在各个行业 , 如果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一个从端到端的方案 , 客户会更加容易接受 。
对客户来说 , 全套方案我帮你解决了 , 这个优势就比国外的竞争对手要强很多 , 这不是弯道超车 , 这是高维度或者是田忌赛马那样的多层次的竞争 。
比如在智能家电 ,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全套方案 , 而且是基于对客户应用场景理解的基础上 , 同时又能满足客户对成本的预期 。 这样把场景吃透 , 我们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快速赶超世界级的芯片巨头的 。 谢谢 。
杨宇欣:场景 ,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 , 我们本身做的芯片是需要跟场景紧密结合的 。 2016年我们成立的时候 , 就认定我们需要去做智能驾驶以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 场景确定下来 , 我们的芯片本身作为未来汽车的智能大脑 , 帮助或替代驾驶者感知周围的环境 。
随着未来自动驾驶的发展 , 传感器越来越多 , 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 , 数据量越来越大 , 我需要把如此庞大的数据都能处理得足够好 。 只有质量足够好 , 才能更好地去做后续推理 , 我们芯片本身希望先看得清再看得懂 。
我们怎么做芯片才能确保技术保持长期领先?因为我们做的芯片不仅是大算力芯片 , 还是大算力芯片里面最难做的芯片 。
在芯片行业里 , 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都是买通用IP做芯片开发 , 但通用IP很难达到我们的需求 。 首先 , 市场上没有车规级IP;其次 , 汽车场景在图象处理领域是最复杂的 , 因为需要保证全天候 , 全场景的工作 。 既要在下雨、下雪、下雾的环境下 , 也要在早上、中午、半夜等不同自然光场景下 , 都能让车看清周围的环境 , 这对像素的要求非常高 。
对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一方面要研究怎么能做到符合车规级的大算力 , 另一方面还要在提供车规级的大算力基础上控制功耗 。
最后我们选择了比大家都慢的路:从核心IP设计开始一步步搭建自主创新芯片产品 。 像汽车、芯片这样的行业 , 研发进度最开始比较慢 , 但当我们把核心IP壁垒建立起来以后 , 一代一代演进速度就会加快 , 更能够按照客户和车厂的需求提供他们想要的性能领先的产品 。 这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走出的一条路 , 能够实现长期发展并打造技术壁垒的路 。 以上是黑芝麻的一点心得 。
杨磊:总结一下 , 认知上要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突破点 。 如果只是拿算力和数据去堆 , 就不需要把前面的数据处理得特别干净 , 不用看清 , 但是后面你的响应时间 , 功耗 , 资源 , 就会特别重要 。
第二点 , 有耐心 。 我们投的公司是喜欢三年做一个东西 , 因为真正有壁垒的东西从未有过是一年可以做出来的 。 如果一个芯片公司跟你说一年把芯片做出来 , 别投了 , 往往好的公司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
系统的思维 , 软硬件结合 , 模拟和数字结合 , 光学和电子结合 , 这是中国人比较擅长的领域 。 我们还有个优势是快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如果在一个固定维度的优化 , 中国人是干不过日本人的 , 只有在快速变化、维度非常多的复杂系统 , 中国人才能够胜出 。
时间原因 , 从张总开始 , 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爬壁垒的过程中给点建议 。
张焕麟:外企半导体公司 , 因为是系统公司出来的原因 , 他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 , 总是有系统公司告诉他们要这样做或那样做 , 他们只需要知其然反而不知其所以然 。 做出来反正有客户用 。
那时候我们跟外企的产品经理说你要提供参考设计和完整方案 。 他们会说 , 我们是芯片公司 , 干嘛要做客户做的事儿 , 只要提供性能就可以了 。 而这 , 恰恰是中国公司可以做到的优势 。
我们的芯片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 不仅仅知道芯片怎么样设计 , 更知道我设计出来干什么 , 怎么干 , 怎么样最优 。 把这个干好 , 这是每一个芯片公司可以建立的壁垒 , 可以快速走入市场 , 在市场上胜出 。 系统的能力 , 终端的能力 , 是芯片公司胜出的非常好的方式方法 。
杨宇欣:作为从业者 , 干就完了 。
熊伟:说到壁垒 , 我觉得分几个层面 , 第一层是市场壁垒 , 其次就是技术壁垒 , 技术确实比对手好 , 客户会看到价值 , 慢慢的市场份额就会提升了 , 最难的就是生态壁垒 , 从长远的战略布局来看 , 我们一定要构建自己的生态 。
【引力|【圆桌】国产芯片如何构建自己的“硬核”壁垒| 甲子引力】现在国内有一些新的生态在慢慢起来 , 生态之争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创业公司要有清晰的认识 , 怎么拥抱生态 。
另外 , 目前国内的投资环境里 , 产业公司的力度越来越大 , 像华为、小米他们都在搭建自己的"朋友圈" , 像我们临芯这样的产业投资者也在身体力行做类似的事情 , 我们在以投资的方式去串联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 , 构建生态链条 , 促进合作与整合 , 像设备材料、超高清、数据中心、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我们都在有意识地布局 。 创业公司要融入这种生态圈 , 圈子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 对公司成长会更有益处一些 。
文章图片
刘洋:我们做芯片行业的从业人员还是要更冷静 , 芯片热并不是真的芯片热 , 而是中国的产业到了升级换代的时代 , 还是要跟客户实实在在的把产品做好 , 也就是努力拼命的干 , 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做事 , 一起跟我们的产业客户一起把中国整体的产业升级换代做好 。
付清朝:共同点 , 就是一个字 , 干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中国人民最不缺就是勤劳的精神 , 只要我们选准了方向 , 努力干就一定能成功 。
杨磊:产品为王 , 服务为本 , PPT扔进垃圾桶 , 加油干 , 谢谢大家 。
推荐阅读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苏宁|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 苏宁易购绿色物流再上新台阶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 解决方案|【干货】反渗透设备结垢原因及解决方案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爆发|中信证券:自动驾驶渐行渐近,惯性导航刚需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