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11月18日 , 以“金融科技 , 点亮未来”为主题的澎湃新闻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 本次论坛由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 , 赖茅集团、创维电视、雪松控股特别支持 。
今年论坛聚焦金融行业发展中技术研发、业态应用、创新监管等多个层面的深度议题 , 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整个金融行业 , 点亮未来 。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 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 与此同时 , 疫情也进一步催生了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加速发展 , 金融开放大势所趋 , 科技赋能开放潜力初显 。
今年的金融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到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IMF原副总裁朱民、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等学术专家及业界专业大咖共同探讨金融行业发展浪潮中的核心议题 。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表示澎湃新闻作为不断向平台级迈进的新型互联网主流媒体 , 一直以来都关注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及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 。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 , 面对艰巨繁荣的发展改革任务 , 新冠肺炎的严重冲击 , 国内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陆续走上上市阶段 , 银行、保险等领域都该产生新兴生态、释放新的产能 , 更多金融科技+将会落地 。
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 , 中国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 , 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值此之际 , 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改变未来具有特别意义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带来演讲《数字货币 替代或颠覆》
今年的一大热点就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否会颠覆甚至替代传统的货币和支付工具 。 就此 ,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表示 , 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一定会居于核心位置 。
对于发行法定货币的国家 , 数字货币的国际化将会构成对货币政策设计和流动性控制的挑战;对于被他国数字货币替代的国家 , 本国主权货币地位将会面临威胁 ,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将会被削弱 , 金融的稳定性的风险必将会放大 。
因此 ,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实现路径 , 特别是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设计 , 确保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 。
他建议 , 在数字金融全球建设中 , 中国应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 , 监管的协调 , 促进达成监管共识 , 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IMF原副总裁朱民发表演讲:《走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金融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IMF原副总裁朱民就走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金融发展展开了演讲 , 他表示 , 在疫情推动线上经济需求增加、中美经贸科技摩擦加剧的情况下 , 经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大潮正在到来 。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 , 他建议加快落地央行主权货币 , 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 这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 构建数字化竞争的基础设施 , 目前已经在深圳做了试点 , 未来将在奥运使用数字货币 , 让外国人也可以用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此外 , 应该加快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 , 鼓励金融创新 , 加快金融数据大平台的构建 。 与此同时 , 需要全面的风险管控系统维护金融安全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目前 , 中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 中国人口老龄化同比世界案例相对提前 , 而且老龄化速度非常快 。
因此 , 他建议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 他表示 , 现在国内的养老保险远远落后 , 社保基金目前才10多万亿 , 远远跟不上老年人需求 。 所以需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 构建居民养老第三支柱 , 同时提供资金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发表演讲:《数字技术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 , 数字技术也许会推动第三波全球化的到来 , 数据将成为新的世界经济联通的推动力量 , 比如全球供应链、数字货币、跨国医疗服务等 。
数字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疫情期间有很好的体现 , 他称之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 。
疫情来临时最好的应对疫情的办法是隔离和封城 , 隔离和封城意味着很多线下活动停顿下来 。 拿餐饮业举例 , 一封城很多收入没有了 , 线下减少70% , 线上减少40% 。 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 , 也证明数字技术带动的数字经济 ,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 如果没有数字经济 , 我们的经济活动的下降会变得更加激烈 。
宏观经济稳定器另外一方面的体现是大科技信贷 。 大科技信贷就是大科技公司利用大科技平台和大数据 , 给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 。
在疫情冲击下 , 很多线下银行也开始在线上放宽 , 最突出的是这几家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它们持续提供融资 , 没有大科技信贷 , 经济就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
但同时 , 数字技术也会造成新的“不平等” , 例如疫情期间一些老人 , 因为没有健康码而无法乘车 。 因此 , 在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 , 应高度重视不平等带来的问题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发表演讲《科技赋能商业银行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 , 金融科技是在推动着银行或者推动银行业进步 , 也在推动着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
未来的商业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要深化中台思维 。 所谓中台 , 就是作为一个枢纽就是要把前台和后台的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的模型把它整合起来 。 这种整合的过程中间可能带来变化或启示 , 因此在提升业务创新效率上面 , 会产生非常敏捷的作用 。
此外 , 开放银行也是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时需要注重的概念 。 打造开放银行 , 实际上就是全方位地去满足客户需要和金融服务的生态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打造适应客户需要金融服务的生态圈 , 是商业银行转型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
周月秋提醒 , 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 , 要注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 , 消费者各类信息的暴露会比以往更加充分 。 如果把这些信息和生物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再进一步结合起来 , 并加以一定的分析 , 就是对消费者做出精准的画像 。
这些精准的画像对服务来讲是好事 , 但如果信息保管不当或者遭到一些冲击 , 消费者将面临一些损失 , 更严重的人身安全的隐患 。 因此 , 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护比以往更加重要 。

发展|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看金融科技点亮未来
文章图片

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圆桌讨论
金融高峰论坛现场 , 还举办了主题为《渐行渐远:数字货币即未来》的圆桌讨论 。 圆桌对话由澎湃新闻财经采访人员叶映荷主持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王志诚、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 , 以及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参与了讨论 。
对话从深圳试点人民币红包切入 , 王志诚认为央行很快推进人民币数字货币 , 有国际、国内两方面动因 。 国际动因是大的 , 国内动因是次要的 。 数字货币未来和目前现存的空地一样的地方 , 就是国际间跨国货币通行 。 Libra2019年4月份推出后 , 参与到数字货币的规则制定变得格外重要 。 假如我国放弃这个技术不跟踪 , 5年、10年后假如真的成型我们面对的是“洋枪洋炮” 。
郝毅补充说 , 如果央行不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 , 可能被私人数字货币占领 , 一旦占领则不可逆 。
邹传伟则预测 , 数字货币对日常生活、社会治理、金融发展都会带来很多的变化 。 他畅想说 , 假设数字人民币已经大面积使用 , 会是手机上一个APP , 也可以是嵌入手机银行的功能 , 可以关联身份信息或银行卡 。
另外 , 将来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 账户可以耦合 , 公民在境内外能一样使用人民币进行数字支付 。
现金具有完全匿名、完全不可追溯的特征 , 因此会带来洗钱、逃漏税、融资方面的问题 , 但数字人民币是可以追溯的 , 可以更好地被监管 。
到场的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是 ,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 , 数字经济对金融业的影响格外显著 。 未来 , 如何在这波浪潮下结合实际发展、抓住机遇以及完善监管体系 , 仍有探讨空间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