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选择在月球风暴洋着陆的嫦娥五号面临哪些困难?

“嫦娥五号”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
11月30日凌晨4时40分 , 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 ,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 截至目前 , 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 地面测控通信正常 , 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继续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 , 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 , 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 尽管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 , 已经积累了大量月球探测的技术基础 。 但实施在月球表面的自动采样仍将面临多项技术风险和挑战 。
首次月球采样任务 面临多项技术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整体的采样封装过去没干过 , 这部分主要依赖于几个复杂的机构 , 比如钻取机构、表取的机械臂 , 还有一个高真空的密封装置 , 为了确保样品能够保持在月球表面的状态 。 在回收过程中 , 由于在地球表面它会待一段时间 , 那么地球的空气如果进入了密封装置 , 可能会污染样品 。

嫦娥|选择在月球风暴洋着陆的嫦娥五号面临哪些困难?
本文图片

完成采样之后 , 探测器要将样品带回地球 。 在这个过程中 , 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月面起飞 , 这就相当于在月球表面发射一个火箭 。 然而面对无人照看、没有发射塔架、没有地面保障系统等多种复杂情况 , 想要从月面起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再一个就是你说的起飞 , 起飞它的主要难点在于首先我们落下去的时候 , 我们的着陆器落成什么样子 , 事前我们是不知道的 。 另外发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射向 , 要非常精确 , 我们只有沿着我们特别精心设计过的这么一个方位 。 进入了目标轨道之后 , 它才能够跟轨返组合体实现交会和完成后面的飞行过程 。
在完成样品采集以及月面起飞之后 , 下一个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是交会对接 。 不同于神舟飞船的交会对接 , 这一次上升器和轨返组合体将在距离地球几十万公里外的环绕月球轨道上自主完成交会对接 。

嫦娥|选择在月球风暴洋着陆的嫦娥五号面临哪些困难?
本文图片


嫦娥|选择在月球风暴洋着陆的嫦娥五号面临哪些困难?
本文图片

彭兢表示 ,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 , 对于精度的控制要求很高 , 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 。 在完成交会对接后 , 下一步就是带着样品返回地球 , 这在我国探月历史上 , 也是首次 。
独辟蹊径 嫦娥五号为何选择在月球西北部的风暴洋着陆?
风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 , 南北约2500千米 , 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 。 在此之前 , 没有其他探测器曾经到达这里 , 因此 , 这对于所有想要了解月球的人而言 , 它也是一个全新的未知地 。在嫦娥五号任务之前 , 人类已经获得的月球样品大约有380公斤左右 , 分别来自于月球东南部的静海和丰富海 。 而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位于月球西北部的风暴洋着陆区 , 它年龄约32至40亿年 , 这个年龄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在月球西北部的风暴洋着陆呢?
着陆区域相对年轻 更有利于科学探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来 , 要构成月球历史完整的画卷的话 , 需要有不同年代的样品 , 所以通过分析 , 它们认为我们现在选定的风暴洋西北部地区能够带回来的样品比较年轻 。 再加上更早的样品 , 就能够放在一起 , 整体上对月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有更好的了解 。
【嫦娥|选择在月球风暴洋着陆的嫦娥五号面临哪些困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 , 不光是从科学上带回来样品 , 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月球 。 从工程技术上来讲 , 对咱们国家后续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 是一个我们认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