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还分奇偶数 这种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间隔替换( 二 )


渤海鸟类牙齿的替换模式与人类不同 
牙齿是一种重要的组织 , 存在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身体中 , 按类型可以分为同型齿和异型齿 。 牙齿的萌出和替换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常见生物学现象 , 但不同的动物拥有不同的换牙模式 。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哺乳动物来说 , 一生中通常会生长和发育出乳齿与恒齿两套牙齿 , 这被称为双齿性 。 而与之不同的是 , 在大多数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中 , 普遍存在多次替换牙齿的现象 。 此外 , 终身换“牙”的鲨鱼其实口中生长的并不是真正的牙齿而是它们的鳞片 。  
那么不同类群动物的牙齿又是怎样替换的呢?以我们常见的大象为例 , 它们的臼齿 , 即我们俗称的板牙从牙床后部萌出后逐渐推动前面的牙齿 , 犹如一条传送带不断移动 , 从后方生成新的牙齿 。 与哺乳动物相反 , 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是统一更换的 , 而是具有奇数位和偶数位交替置换的牙齿替换模式 。 对于它们来说 , 牙齿的更换时间与磨损无关 , 而替换过程的基本调节机制一直难以理解 。  
自十九世纪以来 , 随着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 人们认识到在原始鸟类的上下颌中还保留了和爬行动物一样的多齿特征 , 而在现生鸟类中牙齿全部退化、颌骨则被角质喙所覆盖 。 但由于鸟类化石的稀缺性 , 古生物学家对原始鸟类牙齿的替换模式一直缺乏详细的认识 , 迄今为止仅有始祖鸟与黄昏鸟、似黄昏鸟、鱼鸟等一些今鸟型类等少数几种中生代鸟类有过相关研究记录 。  
此次研究中 , 研究人员在对渤海鸟类化石的头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隐藏在其牙齿内部细小的替换齿 , 表明这只渤海鸟正处于新牙替换旧牙的中间过程 。 扫描数据显示 , 保存在渤海鸟类化石上下颌中的替换齿均在奇数位置发育 , 并且呈现出如同爬行动物般交替顺序的牙齿替换模式 。 这种在爬行动物和原始鸟类当中广泛存在的牙齿替换模式 , 暗示一种保守的控制机制调节着牙齿替换节奏 。 此外 , 研究者将渤海鸟类与始祖鸟以及三种拥有牙齿的今鸟型类进行了比较 , 发现它们均展现出相似的牙齿替换模式 , 表明中生代三种主要的鸟类谱系共享这一特征 。  
【|换牙还分奇偶数 这种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间隔替换】(作者系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