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胶卷时代没有“美颜”一说?修图师傅不乐意了

1826年,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并将其命名为 “从勒格拉斯的窗外看风景”。这张照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开启了人们用外部技术记录生活的大门 。


美国高中生毕业纪念册被校方P图:遮胸遮肩膀,80名女生一看气炸

硬件|胶卷时代没有“美颜”一说?修图师傅不乐意了
文章图片

《从勒格拉斯的窗外看风景》(图片来源:Wikipedia)
新事物并非完美无缺,相机拍出的原始图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瑕疵 。比如上面这张照片,下半部分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上半部分本该干干净净的天空也布满了黑色的斑点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照片后期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后期处理技术起先只是用来简单地弥补相片上的小缺陷,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成为了摄影师对相片进行二次创作的工具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纷至沓来,人人都是照片后期处理的大师 。照片太暗了、人脸太黑了、想要加滤镜、想要磨皮、想要美白……动动手指就能解决 。那么大家在用手机快速p图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的胶卷相片,是如何进行后期处理的呢?
Part.1
相机成像原理:后期处理的基础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相机的成像原理 。
相机的核心组件有:成像元件、成像介质、暗室 。成像元件负责将外界的景物成像到成像介质上,我们常称它为镜头;成像介质负责将镜头成的像给记录下来;暗室则负责保证没有多余的光线打到成像介质上,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

硬件|胶卷时代没有“美颜”一说?修图师傅不乐意了
文章图片

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相机不断做出改进 。成像元件从最初的三片球面透镜发展到现今手机镜头中的六片非球面透镜,能够满足拍摄远景、微距、大视场等要求 。而感光元件则是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发展到数字化时代的CCD、CMOS元器件 。
Part.2
胶卷时代“人工P图”的神奇操作
假设我们处于使用黑白胶卷相机的时代,想要拍一张证件照,流程会是这样的:找个照相馆,让师傅拿相机给你拍张照,过个四五天再来取照片 。这四五天里,你的照片经历了些啥?
首先,师傅要把拍完的黑白底片放在显影罐(不透光的小盒子)里,然后使用专门的试剂进行处理,第一步就大功告成啦 。等等,你问这个试剂是干啥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