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户|规范“算法通知”助力更好维权
近年来 , 随着算法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 产业界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此种新技术应用到著作权保护和相关侵权纠纷的解决之中 。 一部分著作权人开始寻求以算法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 , 以监测网络上的侵权内容 。
具体来说 , 该自动化系统利用算法技术抓取网络作品 , 并且与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比对 , 自动识别出侵权内容并生成删除通知发送给侵权内容所在的平台 , 再由平台的运营者完成删除等处理 。 这种自动生成的著作权侵权删除通知被称为“算法通知” 。 这极大地提高了维权效率 , 有助于著作权人及时阻止侵权行为 。
不过 , 算法系统24小时全天运行监测并不断发送海量的侵权通知 , 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 即算法发送错误通知的问题 。 这是因为 , 算法通知像任何新技术一样 , 存在一定的错误率 , “再先进、再聪明的算法也会存在犯错的时候” 。 错误通知包括的情形很多 , 例如通知中所指侵权内容与被侵权内容完全不符 , 请求保护的作品著作权有效性存在问题 , 对合理使用的错判 , 等等 。 目前 , 关于错误通知引发的纠纷已经出现 。
算法通知的应用提高了效率 , 但对其可能带来的弊端的治理同样重要 。 根据我国民法典 , 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 ,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今年8月份和9月份 , 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相继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等规定 , 强调对于算法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向上向善的基本理念 , 要规范算法技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的使用 。 对于目前业界广为关注的短视频著作权侵权问题 , 平台方不能以技术中立作为借口 , 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向公众推送未经授权的热播影视剧等侵权内容 。
著作权人通过算法通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 , 也要注意提高通知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 防止错误通知的发生给他人造成损害 , 给平台造成困扰 。
首先 , 算法通知中应当明确著作权人的联系信息 , 以便于平台及时与其取得联系并证明权利人身份 , 防止非权利人冒名顶替滥发通知 。 著作权人提供的联系信息应尽可能详细 , 如姓名、名称、有关的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等 。 如果是第三方机构作为通知发送的主体 , 还需提供著作权人的授权委托书 。
【网络用户|规范“算法通知”助力更好维权】其次 , 著作权人发送侵权通知在主观上应当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善意目的 , 不能进行恶意通知 , 故意给合法用户和平台造成损害 。 只有真实善意地认为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 才能向平台发送侵权通知 。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全体|喜报:三星 Galaxy S21 系列全体用户现已获推 One UI 4.0 正式版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