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亿社区团购的“脆弱环节”


|35万亿社区团购的“脆弱环节”
文章图片
图1/2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团长与平台的流量闸门之争 。
文/杨业擘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能让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小巨头激战“卖菜这件小事” , 无疑是因为大家都看重社区团购市场的前景 。
“预计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两家 , 明年(2021年)在社区电商这块的GMV会达到4000亿左右规模 。 ”一家不愿具名的社区团购公司高层预测 , 因此社区团购对于几家小巨头来说:“是美团外卖后的下一个支柱业务 , 是拼多多在线下复制团购模式的二次创业 , 是滴滴变相打造Uber eats业务的关键 。 ”
不仅巨头看好社区团购业务 , 激战中还留在牌桌上的创业公司也非常看好前景 。 十荟团CEO陈郢在《为什么社区团购能量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内部信中大声疾呼:社区团购打的是整个电商市场 , 从城市到农村的整个电商市场 , 都是我们的市场疆域——这是一个35万亿元的市场 。
在行业看来 , 社团团购不仅辐射6亿中国农村 , 而且也是连接三四线乃至一二线城市中老年人钱包的最好业务形态 。 不仅买菜 , 全品类零售业务都可以装进这个箩筐 , 所以同城零售几十万亿市场并非虚言 。
然而 , 从社区团购的商配、供应链、团长和用户四方合作模式来看 , 处于消费末端的团长 , 掌控着接触用户的最终环节 , 拿捏着平台心心念的流量 , 却与平台是合作的弱关系 , 二者各怀心思不可避免 。 另外 , 当社区团购向社交电商升级的过程中 , 团长的意愿与能力 , 也在决定这门生意的规模与前景 。
卖菜生意的扩品类战争
这场卖菜大战开战一个季度以来 , 从公开报道的数据来看 , 各家的成绩还不错 。
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最新日订单量达到了1000万 , 此前兴盛优选最高达到过1200万单 , 忙着布局供应链的拼多多下季度的目标是1000万 。 这些单量增长似乎显示了行业的潜力 , 但用放大镜看社区团购的单个区域 , 会发现团长的竞争已经开始内卷化 。
“现在团长已经不那么好当了 , 甚至一个楼一个团长 , 买菜的就那么点人 。 ”在武汉汉口的刘娟团长告诉Tech星球 , 团长入驻门槛低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吃香 。
以刘娟的情况来看 , 虽然自己也接到多家平台的邀请 , 但自己就选择了美团、拼多多和盒马三家平台 。 因为自己的客群数量有限 , 很多消费者都在好几个团长群 。 用户在选靠谱的团长 , 团长也开始选优质的平台 。
当下社群氛围日渐消沉 , 刘娟也很着急 。 社区的人人数和固定买菜的人就那么多 , 她认为增加品类供给是解决办法之一 , 日常推销点其他品类产品 , 也是能让自己收入增加点 。
“目前美团的品类多一点 , 拼多多的少一点 。 ”当然 , 美团优选的品类多一点 , 还是集中在日化品领域 , 买菜的同时偶尔买点米面粮油也很自然 , 兴盛优选的品类则更多 , 已经拓展到家电领域 。
在第三方社团团购系统开发商“接力Go”创始人鲁泽良看来 , 社团团购扩张品类也是个必然过程 。 “平台的算盘本来就是用高频的买菜打低频的全品类零售 。 ”这条道理如今看来很简单 , 但却是兴盛优选花费几年时间悟出的道理 。
一位兴盛内部人士私下总结到 , 公司也是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 , 才领悟到社区团购的稳定模式:第一个阶段为爆品时期 , 主要是帮商家清库存;第二阶段发现生鲜电商的留存率特别高 , 开始提升生鲜品类的SKU , 这个阶段每天达到10万单-100万单 , 由于整体的履约成本比较高 , 可能会导致无法盈利;第三阶段达到100-1000万阶段 , 开始从生鲜商品 , 向包括服装、化妆品、大家电等领域扩充 , 兴盛目前能达到700个左右的SKU 。
社区团购的近千种SKU和千万日订单 , 虽然比不了淘宝的百万种SKU和几亿日订单 , 但社区版淘宝的前景已经初步显现 , 这也是社区团购吸引大家争相入场的重要原因 。 也是基于此 , 兴盛优选一直强调自己不是社团团购 , 而是社区电商 。
低价维系的矛盾链路
当社区团购的品类开始规模化扩充 , 随之也带来新的问题 , 那就是对当地线下店业务的挤压 。 巨头可以用资本势能挤压小商贩的利益 , 但线下店却有实力酝酿反抗 , 因为他们很多是社区团购的团长 。
一家机构战投分析师张逸雪告诉Tech星球 , 团长基本是由便利店/商超负责人以及宝妈、物业保安等角色构成 , 然后可以根据投入程度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纯粹的自提点/履约点 , 几乎没有拉群 , 不做营销。
第二种是有群 , 也有自己的店 , 会平衡店里生意和线上团购生意 , 佛系做社区团购 。
第三种是大团长 , 主要拉人头做社群为主 , All in做团购业务 。
上海某互联网企业从业者刘芬就属于第一种 , 自己如今是宝妈有空闲时间 , 并且自己房子的一楼有过道优势 , 顺手就做下团购的业务了 。
第二种类型是团长主力军 , 这类团长已经开始对社区团购产生抵触心里 。 张逸雪在深圳体验社区团购时 , 就接触到几个店长型团长 。 在深圳沙祖地铁站附近的小区 , 有位便利店店长就告诉张逸雪 , 由于深圳地区基本是美团和兴盛的天下 , 这两家平台的SKU都比较多 , 巨头的补贴已经影响到自己店里的生意 , 于是他们决定冷对待团购业务 。
毕竟店面的租金和运营成本不会降 , 巨头的补贴不知能维持多久 , 店里生意减少还是会影响自己的生计 。 所以他们日常也推销自己的产品 , 而且推销哪些产品也有讲究 。
鲁泽良告诉Tech星球 , 目前巨头社区团购平台在核心品类上也没有覆盖完全 。 比如鲜肉供应链这块还没有解决 , 美团等只能做冷链肉供应;客家菜这种地方特色菜品也没有;地方性爆品也没有 , 这些都是社区店与当地供应链可以“合谋”的领域 , 也是社区店比巨头团购平台仍有优势的地方 。
另外 , 很多店铺也反感平台的品类扩充 , 武汉红都超市的店主就表示 , 自己的店面比较小 , 门口放点蔬菜和日化品类自提点就挺好 , “你卖个杯子 , 明天漏水后天不保温 , 都找我就太麻烦了 。 ”对于家电品类 , 更表示平台有自己也不接 , 核心还是平台补贴的钱不够维系售后 。
社区团购核心的“预售+自提”和“今日下单+次日达”的模式 , 在品类扩张时也会遇到问题 , 贵的产品已经能满足送货到家的需求 , 自提模式未必能减少多少成本 , 却让购物变得麻烦和不安全 。
近日 , 武汉的团长念念就在群里吐槽:“拖一点没取的货上楼 , 一个路过的婆婆 , 就在楼下的自提点扒拉我的货 , 她在里面翻什么东西!”在其看来 , 蔬菜和小件走自提还可以 , 其他商品走快递到家可能比较安全 。
不过在各种补贴政策下 , 各家都有1分钱购买饮料和食品等物品的推广 , 这种补贴出来的低价 , 让社区团购似乎无所不能 , 补贴结束后哪些商品卖不动才会知道 。

|35万亿社区团购的“脆弱环节”
文章图片
图2/2

抛弃还是赋能团长?
当下 , 社区团购的热门话题无疑是高薪抢团长 , 类似美团是底薪+订单佣金模式 , 滴滴的橙心优选按销售额算 , 几块钱就能拿到3毛钱的返佣 , 念念已经记不太清各家的拉团长套路 。
团长在当下社区团购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类似早期拼多多在微信生态内获客 , 如今上百万团长自建的私域流量池 , 则是获客成本更低的消费群体 , 团长自然成为各家争取的主要资源 。
但是张逸雪认为 , 小巨头逐渐将私域流量洗成公域流量的目的已经比较明朗 。 美团优选和橙心优选都在发布自己的App , 未来社群中下过单的用户数据 , 会不会被转移到App中?倘若成真 , 届时团长的作用可能是自提点的服务员 。
鲁泽良也认为小巨头与团长的蜜月期 , 仅会维持到明年下半年 , 他的判断是届时用户数增长会进入平缓期 , 大家的供应链体系也筹备完毕 , 社区团购的下半场之争会真正开始 , 也即比拼商配和供应链等内功 , 以补贴获取用户之战会向服务品质之战转移 。
“今年是美团滴滴和拼多多等小巨头出战 , 明年你会看到阿里和京东等巨头下场 , 他们现在都在整合与布局 。 ”委实 , 现在阿里的盒马、饿了么等六路纵队进军社区团购 , 下一步势必会整合力量集中出击;而关于京东方面 , Tech星球此前也独家报道过整合4项社团团购业务 , 刘强东亲自下场亲自带队的新闻 。 就在12月11日 , 京东集团也发布公告 , 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 。
“短期看 , 我们都高估了团长的作用 , 低估了供应链的作用 。 ”鲁泽良在接受采访时判断道 , 美团、滴滴、拼多多的BD为何不进团长的社群 , 也不在意团长代理几家业务的关键点就在这里 , 服务品质会最终决定用户去留 , 而服务品质大部分由供应链决定 。
【|35万亿社区团购的“脆弱环节”】这也让当下的社区团购和2018年时的情形完全不同 , 彼时创业公司撒钱获取的团长以及微信群 , 但获取的都是团长伪造的假粉群 , 真粉群都在团长手里 , 团长认为自己有流量才有话语权 。 如今小巨头用巨额补贴 , 让团长主动将流量贡献成订单 , 未来团长也将主动站队平台 , 天平已经从团长向平台大幅度倾斜 。
这也是上海的刘芬过几个月决定上班的原因:“我在互联网公司做过市场公关 , 肯定了解互联网公司的打法 。 ”
然而 , 是否团长和店主最终无法抵御这场变革?在鲁泽良看来那也未必 , 社区电商几十万亿的市场规模 , 不会被几家垄断 。 而至于创优品CEO叶国富称:“社区团购再干一两年的话 , 500平方以上的超市基本没戏了”言论 , 他认为大家也在借助第三方的社区团购系统做下沉 , 大型商超也会自寻机会 。
在这场35万亿的市场变革当下 , 各方都在精心计算着自己的利益 , 也在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 消费者似乎置身事外 , 却也一切因消费者而起 , “经测算 , 社群团购的转化率在10%以内 , 基于LBS的社区团购转化率在30%左右 。 ”
无论市场规模还是转化率 , 社区电商的未来前景似乎都大于直播电商 , 当然社群电商的脆弱环节仍在博弈与变化 , 精彩仍在继续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