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三 )
同时 , 吴家睿也与国内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开展诸多合作 , 充分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策略 。 2020年 , 他的实验室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医生联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 构建了基于多组学图谱 , 提出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分型与个性化治疗新策略 。
最近 , 吴家睿又承担了中科院先导专项“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 。 “我们和北京、重庆、合肥、宁波等地的医院合作 , 希望能收集100万中国人的样本和大数据 , 根据这些数据去开发算法 , 从而进行健康促进和维护研究 。 ”吴家睿说 。
培养具有优良特质的学生
多年推动化学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发展的经历 , 让吴家睿对生物学、人类健康、交叉学科发展这些宏大命题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 他也从不吝于表达和分享他的观点 。
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吾家睿见” , 且在最近出版了一本《生物学是什么》的专著 。
不同于普通的生物学教科书或者科普读物 , 这本书是吴家睿对近十几年在生物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领悟到的生命观的总结 , 体现了他对科学与哲学交叉问题的深刻思考 , 极具启发性 。
“这首先是一本写给我自己的书 。 ”吴家睿直言 , 无论是学生还是同行 , 懂与不懂 , 打开就会有收获 。
这学期 , 吴家睿在中科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 , 他以这本书为教材 , 给学生们打开生物学的大门 。
不管是20年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开设《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课程 , 还是如今以自己的书为教材开设课程 , 吴家睿的目标都是培养出能站在科学前沿、具有广阔视野、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不那么功利的学生 。 这些特质 , 在他看来 , 正是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基础 。
“学生们的知识面要尽量广一点 。 ”吴家睿说 , 不能要求科研人员都是全才 , 但起码要有交流的基础 , 别人说什么要能听得懂 。
“学科交叉不是知识的简单拼凑 , 它要求科研人员对科学发展要有一定的感悟和理解 , 同时要有一定的交流能力 。 ”吴家睿说 。
“最重要的是科研人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 要有超越功利的意愿 , 要意识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 ”他最后强调 。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IT|新航空图像拍摄系统Microballoon:可重复使用且成本更低
- 公司|赣锋锂业智能立体仓储系统正式运行
- 系统验证|以技术革新加速芯片创新效率,EDA软件集成版PNDebug正式发布
- 高通骁|一加 10 Pro 现身 Geekbench:搭载高通骁龙 8,运行安卓 12 系统
- 公测|13款vivo、iQOO手机今日推送OriginOS Ocean公测版系统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Intel|英特尔正为Linux 5.17准备PFRUT:升级系统固件无需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