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13日消息(采访人员傅闻捷)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2020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今天在上海举行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迈克尔·贝里(Sir Michael V. Berry)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查尔斯·凯恩(Charles L. Kane)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 。
迈克尔·贝里提出的贝里相位 , 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 促进了对拓扑物态的研究 。
查尔斯·凯恩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的关键理论 , 促使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诞生 , 并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 。
【拓扑|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拓扑领域科学家】薛其坤及其领衔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 这一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 , 甚至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 。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 , 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原创性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 。 奖项每三年在这三个学科领域中轮流颁发 。
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物理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 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二次 。 2017年9月 , “复旦-中植科学奖”首次授予物理学领域科学家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获奖人于同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而2016年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 这两位科学家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同期举办的“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为期两天 , 除主论坛之外 , 另设立物理科学、数学科学、人类表型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四个分论坛 。 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 集聚科创领军人才 , 把握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创新趋势 , 同时通过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 , 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烈氛围 , 为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源泉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