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中 , 打开手机上的银行App , 一笔转账业务很快就能完成;站在一台全触摸屏式智能机具前 , 根据机器指令操作 , 几秒或几分钟 , 一张业务单据或新银行卡即自动“吐出” 。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 , 银行网点的功能越来越多地搬到线上、实现自助 , 各种现代化服务设备方便了百姓 , 但面对银行智能化的趋势 , 老年人的体验如何?老年人的金融服务还有哪些痛点需要解决?近日 , 采访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 。
多数老人“玩不转”智能设备
“今天上午通过ATM机取钱 , 取了一半机器坏了 , 钱和卡都出不来 , 可把我吓坏了 。 ”12月5日 , 在合肥市一家银行网点内 , 关树柱告诉采访人员 , 他下载了手机银行 , 孩子也教过他 , 但还是不敢用 。
今年70多岁的关树柱是一名退休教师 , 性格外向、思维活跃 , 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还是让他感觉“有些应付不来” 。 “大家都跟我说手机App、自助设备很简单 , 也很安全 ,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 , 万一操作不当造成损失 , 怎么办?所以我更愿意去银行网点办业务 , 心里踏实 。 ”关树柱说 。
和关树柱有着相同想法的老年人不是少数 。 “其实来银行办业务 , 用自助设备效率更高 , 但我们不放心 , 也不会使用 , 总感觉人工面对面办理业务 , 更放心 。 ”今年快80岁的张蓓文说 , “虽然孩子早就给我们换了新手机 , 还下载了微信 , 可我们很少在手机上使用支付功能 , 买东西还是用现金 。 ”
“我一般还是会去银行网点柜台办业务 , 年纪大了 ,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智能服务不会用 。 ”12月6日 , 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家银行网点内 , 84岁的汪瀚正在办理业务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家附近就有银行网点 , 平时遛弯就能到 , 很方便 。 ”
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末 ,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万个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 , 如今的网点与以往不同 , 在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 , 传统柜台逐步减少 , 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 。 单独使用这些设备的以年轻人居多 , 偶尔有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 使用智能机器 。 而在人工柜台上 , 大多是老年人正在办理业务 。
安徽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当前 ,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逐年快速增长 , 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操作智能终端 , 老年人在金融服务领域面临的“数字鸿沟”日益凸显 。 我省是老年人口大省 , 2019年底 , 全省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1172万人 , 占总人口的18.14%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1个百分点 , 做好老年人金融服务尤为重要 。
“针对性”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您好 ,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见到65岁的郭道森独自走进网点 , 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的工作人员立马迎了上去 。
【安徽|智能化浪潮下 安徽如何打造“适老”金融服务?】看到郭道森腿脚不好 , 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 , 让其坐在轮椅上使用自助设备 , 可旋转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 在输入密码时 , 工作人员将放大镜递给了他 。 “本来还担心我一个人来弄不好 , 没想到服务得很周到 , 不到一刻钟就办好了 。 ”郭道森笑着说 。
“老年人更习惯面对面的金融服务 , 对智能机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畏难心理 。 为此 , 我们针对老年客群建立了厅堂管家机制 , 提供厅堂‘陪伴式’增值服务 , 满足其业务办理、业务咨询的‘一对一’需求 。 ”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行长徐慧玲介绍 , 今年日均到店客户约87人 , 其中60周岁以上客户占60% , “我们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之外 , 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 , 增加了更多针对性的细节 , 包括服务时的音量、提供的老花镜度数等 。 ”
在中国银行、徽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网点 , 采访人员看到 , 老花镜、放大镜、轮椅、拐杖等便民设施配备了不少 。
除了银行机构 , 保险机构也在进行“适老化”改造 。 “虽然我下载了保险公司的手机软件 , 但是我不太会用 , 遇到事情 , 还是得来大厅办理 。 ”在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分公司的服务大厅内 , 周萍准备将保费扣除银行卡进行更换 , 工作人员得知后 , 帮助她通过大厅里的智慧柜员机 , 在可视化下完成业务操作 , “几分钟 , 工作人员就帮我弄好了 , 我自己在家手机上捣鼓不好” 。 采访人员在服务大厅内看到 , 这里还设置了“长者服务专柜” , 免排队等候 , 由工作人员直接引导到窗口接受更贴心的服务 。
据了解 , 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在我省所有营业网点均设爱心窗口 , 老年客户办理柜面业务时 , 优先予以受理;人保财险在我省每个服务大厅均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 保留人工窗口 , 必要时由大堂经理全程引导协助老年人办理业务 , 针对年纪过大、生病住院、残疾等行动不便的特殊服务群体 , 安排客户经理上门服务 。
“两手抓”助老人跟上潮流
有业内人士指出 , 提供贴近老年客户群体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很重要 , 但也要尽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趋势 。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机具、下载使用移动支付端不熟练的情况 , 交通银行安排专职客户经理提供全程指导协助完成 , 积极向老年人推广普及支付结算方式知识;徽商银行不断优化手机银行功能 , 支持老年人在家注册开通银行卡 , 在登录环节设置指纹、手势密码 , 方便老年客户登录;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推出“安愉人生”老年人专属金融方案 , 实现“产品定制、健康管理、法律顾问、财产保障”融为一体 , 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专属化的金融服务 。
服务提升的背后是制度保障 。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将特殊群体服务纳入业务发展规划 , 将其视为网点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基础 , 制定下发《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方案》《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便民服务20条》 , 规范网点做好养老金融专项服务 。 “一方面 , 我们邀请老年客群前往银行 , 举办多种形式金融知识讲座培训 , 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智能生活;另一方面 , 我们也在摸索看能不能为老年人定制极简版的App , 从硬件上升级 , 让老年人不畏惧智能产品 。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程慧说 。
安徽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将进一步督促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围绕营业网点“适老化”、柜面服务“延伸化”、专题培训“系统化”、产品定制“专属化”、宣传活动“常态化”、助力养老“产业化”等方面 , 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 ,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 切实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令人欣喜的是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 部分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也在提高 。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用起来很方便 , 我已经开通并使用网银了 。 ”62岁的合肥市民刘崇笑着说 , “面对新趋势 , 我们老年人要勇于面对 , 努力跟上时代潮流 。 ”(采访人员 何珂 实习生 陈乙清)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大脑|从抗疫到治堵,AI成行业智能化“大底座”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智能化|2021,来“盘” | 5G与千行百业加速融合,这十大标杆功不可没!
- 降低|李彦宏:“AI工具箱”降低技术门槛 为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大底座
- 人工智能|Forrester全球AI基础设施报告:浪潮信息位于卓越者位置
- 流程|邮储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智能化贴现产品“智能秒贴”
- 岳西|安徽省首个县域城市超脑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