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

曲创(原创) 竞争者的垄断梦
(互联网平台 数据 跨市场 反垄断 Facebook)

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
文章图片

-1-
“数据”是当我们谈论互联网平台时绕不开的话题 , 没有数据就不会有互联网公司 , 也可以说就没有互联网 。
不管是那边的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优步 , 还是这边的腾讯、阿里、字节、美团、滴滴 , 都一直在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 。 不是卖货的、不是送外卖的、不是造手机的、不是做搜索的 , 就是搞“科技”的 。
那“科技”是怎么个搞法?
搞数据 , 和搞数据的能力 。
互联网巨头们密布全球的服务器、神秘的“算法”、无数还没来得及年轻的程序员们在一起发生反应 , 最终目标是数据 。
关键词是数据 , 商品是数据 , 位置是数据 , 时间是数据 。 我们自己 , 也是数据 。
用数据生产数据 。
数据全都来自我们个人 , 但我们是会遗忘的凡人 。
互联网平台将我们的数据保存起来 , 别说忘 , 彻底删除都很困难 。
互联网平台还有我们个人不具备的数据分析能力 。
于是 , 当平台把我们的购物数据、交通数据、搜索数据、社交数据、手机使用数据放在一起的时候 , 奇妙的聚变反应发生了:
我们买过啥 , 要买啥 , 从哪来 , 到哪去 , 喜欢啥 , 讨论啥 , 平台都知道 。
最后 , 这些来自我们自己的数据 , 把我们自己清晰地展示在平台面前 , 比我们看到的镜中的自己还要清晰、立体 。
平台因此拥有了上帝视角 , 无所不知 。
当你有了超能力后 , 你会向善 , 还是作恶?
你能抵挡住“随心所欲”的高能诱惑么?
-2-
每天都近20亿人在Facebook上分享、查看好友的动态 , 还有互动 , 谓之“社交” 。
线上社交平台玩的是“寂寞” , 线下很忙的人 , 根本没时间刷手机 , 所以“线上社交”很忙的人 , 可能线下很寂寞 。
Facebook的火爆充分说明了人是社会性生物 , 要么在刷自己的存在感 , 要么在好奇别人的存在 。
20亿人的“寂寞” , 成就了Facebook这一目前全世界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
深入人性啊 , 所以有20亿人在用 。
“平台”首先得是个“网络” , 用户之间具有网络效应 。
社交平台中的网络效应很 “直接” , 我们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在一个平台上 , 这样大家都方便 。 这种直接网络效应产生的粘性很强 , 会把用户牢牢地粘在平台上 。
相比之下 , 在电商这类平台中网络效应就不那么直接了 。
我们只关心自己是否能买到商品 , 也就是只关心卖家的情况 , 对于其他消费者能否买到东西并不关心 , 消费者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
因此社交平台一旦形成 , 往往是牢不可破 , 用户很不愿意再尝试新的平台 。
Facebook的市场支配地位就在于此 。 根据美国参议院调查报告中的数据 , Facebook从2012年就能够持续维持高市场份额不动摇 , 事实上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社交网络市场 。 在美国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中 , Facebook的渗透率为100% 。

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
文章图片

Facebook的收益来自广告 , 来自基于20亿用户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 , 基于个人数据的精准定向广告 , 数据的价值在此充分体现 。
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浏览、赞、发帖 , 都是反映自身喜欢的真实行为 , 都产生了一个真实数据 , 被Facebook记录、存储、汇总、分析 。
用户产生的数据越多 , Facebook对用户偏好的掌握就越准确 , 投放的广告效果也就越好 。
用户的数据很值钱 , 2019年Facebook的广告收入为700亿美元 , 比2018增长了27% 。
Facebook全球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2020年8月为7.05美元 , 可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高达36.49美元 , 它的竞争对手Snapchat的全球ARPU只有1.91美元 , 差距巨大 。
用户的数据很值钱 ,数据是用户的 , 钱是平台的 。
有钱就可以任性啊 , 硬件投入什么的就都不是问题了 。
论用户规模 , 别人比不过 。
论砸钱能力 , 别人比不过 。
【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所以在社交网络市场中 , Facebook是独一的巨无霸 , 没有竞争对手 。
-3-
其他人也想喝口社交网络的汤怎么办?
只能依附于Facebook , 为它的用户提供辅助性的产品 。
Facebook深知这一点 , 它于2010年发布了Open Graph , 一个能够让其他第三方App接入自己平台的API , 这个接口连接的可是亿级的用户数量 , 效果惊人 。
Spotify接入后当月就增长了700万人 , Pinterest则一下子增长了1000万人 。 请充分考虑国外的人口基数 , 这个增长规模对于国内的App可能不算啥 , 但对于国外的App已经是很厉害了 。
当然 , Facebook可以允许你接入 , 也可以断开你的接口 , 就是一个指令的事 。
所有这些接入Facebook的App得为Facebook服务 , 不能对Facebook的老大地位产生哪怕一丝丝的威胁 。
2010年Instagram成立 , 主打分享照片 。 它接入了Facebook的API , Facebook能够获取它的全部数据 , 而Instagram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数据则取决于Facebook的心情 。
这是平台和平台之下的App之间的 “数据不对等” , 平台能够了解App的一切 , App只能知道平台允许它知道的东西 。
不光是Instagram , 所有接入Facebook平台的App都是这样的待遇 , 都处于Facebook的严密监控下 。 Facebook从这些第三方App的数据中寻找具有高潜在成长性的猎杀对象 。
2012年4月 , Facebook的用户增长总监Javier Olivan向扎克伯格汇报 , 说他们应该进一步通过对数据的研究提高竞争力 , Facebook应该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
他明确提到了Instagram和Pinterest两个App , 认为这俩增长势头迅猛 , 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注意力 , Facebook应该做点什么了 。
翻脸比翻书还快(“脸书”?)的小扎回复:“Yeah , let's do it.”
2012年4月9日 , 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当时对此项收购进行了反垄断调查 , 4个月后调查结束 , 什么也没说 。
收购完成 。
现在FTC又后悔了 , 要把Instagram再拆出来 。
哎 , 何必当初?
-4-
2009年 , WhatsApp成立 。
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发送信息的App , 它不需要移动通讯运营商的网络 , 只要有互联网就行 。 WhatsApp的优点是基于用户的手机号码 , 不需要另外注册登陆 , 用起来就和手机原生的短信功能一样 , 感觉无缝且隐身 。
WhatsApp的创始人强烈反对广告模式 , 其商业模式是免费使用一年 , 然后再收费;WhatsApp也很重视用户隐私保护 , 不收集用户信息 , 只通讯不社交 , 定位明确 。
这个好东西不幸被Facebook盯上了 。
2014年1月19日 , Facebook宣布以16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WhatsApp , 并承诺收购后继续保持WhatsApp团队的独立性 。
FTC对此项收购调查了一个多月 , 最后只是提醒WhatsApp继续保持对用户隐私的尊重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欧盟委员会也对该项收购进行了审查 , 结论是Facebook自己的Messenger和WhatsApp之间不存在紧密的竞争关系 , 放行 。
对了 , Facebook自己本来就有个发信息通讯用的Messenger , 欧盟说它和WhatsApp之间没有紧密的竞争关系 , 都是用来通讯的 , 得多紧密才算紧密?
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之间有多大的可替代性 , 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 我们暂且认为当时FTC和欧盟都考虑了这一点 , 结论是对市场竞争没有实质性影响 。
这结论对不对先放一边 。
Facebook对WhatApp的兴趣不仅仅是通讯功能 , 还有用户的数据 , WhatsApp的用户对于Facebook而言是新鲜的 , 这太重要了 。
事实很快打了欧盟的脸 , 仅仅两年后 , 欧盟红着脸对Facebook进行了处罚 , 原因是在Facebook在收购WhatsApp的调查中向欧盟提供了错误的、误导性的信息 。
欧盟没好意思说的是 , 导致欧盟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 通过了这项收购 。
Facebook当时说它不会匹配Facebook和WhatsApp的用户 , 保持两边用户的独立性 , 因为一个WhatsApp的用户可能不希望别人知道他在Facebook上是谁 。
2016年8月开始 , Facebook把两边的用户匹配打通了 , Facebook的用户可以很轻松地获得WhatsApp用户的手机号码 , 反之亦然 。
FTC的脸也被打了 , 现在又后悔了 , 打算把WhatsApp也拆出来 。
哎 , 何必当初?
-5-
2018年8月 , 苹果把一款叫Onavo的App从App Store里下架 , 这是苹果对App最严厉的处罚措施 。
Onavo干了啥?
它在iOS里追踪记录用户和其他App的数据 , 这严重违反了苹果的App政策 。 用户隐私保护向来是苹果引以为豪的地方 , 绝不能因为一个App而坏了名声 。
Onavo是Facebook的 , Facebook2013年用1.15亿美元把它买下 ,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他产品的用户数据 。
Onavo被苹果下架后Facebook依然不死心 , 马上重新上了一个Facebook Research , 功能一样还是在收集用户数据 。
这次Facebook更加过分 , 用付费的方式诱导用户下载安装 , 同时诱导用户开放获得网络流量信息的底层权限 , 使得Facebook能够破解分析用户手机上发生的一切 。
当然 , 这些瞒不过苹果 , 毕竟iOS是个全封闭的系统 , 苹果暂时还可以掌控一切 。
2019年1月 , Facebook Research也被苹果下架 。
Facebook如此急切地希望获得非Facebook用户的数据 , 是因为当把不同产品、不同领域、不同平台的数据放在一起时 , 产生的聚变效应是惊人的 。
基于数据的判断 , 任何对Facebook有潜在威胁的产品都逃不过 , 一旦发现 , 只有两个命运:
要么拿下 , 要么干掉 。
自2004年以来 , Facebook至少收购了63家公司 , 这还只是公开可查的 。
用数据识别潜在竞争对手 , 再通过收购加强自己的数据优势 。
很可惜 , Facebook大了之后没有把持住 , 依靠数据在扼杀竞争 。
成年人的价值观大概是固定了 , 所以脸书翻脸如翻书也就不难理解了 。

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
文章图片

“我爱北京天安门!”


巨头|围观GAFA 4巨头:拥有上帝视角的平台能不作恶?
文章图片

“中国公司偷我们的技术!”
FTC已经开始亡羊补牢 , 我们拭目以待 。
曲创(原创) 竞争者的垄断梦

    推荐阅读